畝產達“噸”后如何在保障糧食品質不下降的情況下再提升?小麥的病蟲害如何有效減少?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耕地……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授課專家一一解答。這是近日在陽信縣翟王鎮潘河新村的濱州市科技示范樣板田間的一幕,農科專家現場授課和研學,而參課的群眾一個個聽得津津有味。

近年來,翟王鎮在現有畝產一噸糧食的基礎上,著力聚焦技術助農,深挖糧食產量最大化,增加單產促總產,切實走出農業發展向科技要單產、要效益之路,為全鎮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本次“專家走進‘噸糧田’里抓管理促增產活動”邀請到陽信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糧食技術栽培專家張子嶺,針對目前小麥苗情特點,從麥田肥水運籌管理、小麥春季凍害預防和補救措施、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小麥倒伏后的應對管理措施、小麥“一噴三防”技術等五個方面,給各個主體負責人做了詳細講解。
與此同時,陽信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糧食植保專家常雪梅講解了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麥蚜、麥蜘蛛等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翟王鎮農技站長、山東省科技派員、濱州市科普專家工作室首席專家劉洪彬對全鎮小麥狀況進行分析研判,聽取了參課群眾提出的糧食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一一答疑解惑。
今年以來,翟王鎮狠抓糧食安全,重點做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兩藏”工作。下一步,翟王鎮將持續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3.82萬畝小麥種植面積和5.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耕作質量,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順利建成,用現代的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強化糧食安全的支撐。(韓暉 王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