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濱城區秦皇臺鄉的濱州為民畜牧養殖基地,工人們正忙著清理牛棚,200多頭牛散布其中,或是臥著,或是吃草……“一開始,我都不相信貸款這么方便快捷。”基地負責人張士柏看著賬戶上的資金,心里樂開了花。
張士柏是濱州萬青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一直從事物流、商貿等業務,在幾十年的摸爬滾打中,掘取了“第一桶金”。
近幾年,在秦皇臺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當地畜牧養殖業發展迅猛。敏銳捕捉到這一商機的張士柏,2021年開始從事高端肉牛養殖。建廠選址、購進肉牛、雇傭工人、儲備飼料……
可是,發展中大量的流動資金需求讓他犯了難。“養殖行業前期投入大,周期長,回款需要一定時間。”張士柏說,“如此一來,資金周轉就成了問題。”
就在為資金犯愁時,張士柏參加了在鄉里組織的“金融管家”助力特色養殖專場對接會。了解需求、對接銀行、上門回訪、制定金融方案,根據張士柏的實際需求,結合他的資產情況,短短3天時間,銀行就把資金打到了賬戶。

“劉鄉長,申請的貸款到賬了,真是太感謝了。”資金到賬后,張士柏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幫他協調貸款的副鄉長劉洋。這股“金融活水”讓他有了發展的底氣。
“我們結合實際,創新打造上下聯動、分工協同的“金融管家”服務平臺和特色鮮明的服務模式,成為精準破解發展融資難題的‘金鑰匙’,讓‘金融活水’真正流起來、動起來、活起來。”劉洋表示。
有困難協調解決,有問題即刻答復,有手續協助辦理,這正是秦皇臺鄉“金融管家”賦能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各類特色產業也相繼在秦皇臺落地生根,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而像張士柏這樣受益于金融管家服務的村民和合作社也越來越多。
為“貸”活鄉村產業,幫助養殖戶、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主體解決融資難題,秦皇臺鄉金融管家服務團隊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精準對接產業主體和金融機構,了解資金需求,“一對一”量身制定金融方案,實現了金融服務的精準供給。
同時,該鄉還在全區率先開通“金融管家”小程序,圍繞“三農”做文章,讓“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落到實處。據了解,自秦皇臺鄉“金融管家”服務平臺上線以來,已有30多家金融機構入駐金融管家平臺,為全鄉93戶農業產業主體投放助農貸款190筆,金額達3500余萬元。
“鄉村產業發展起步階段,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秦皇臺鄉黨委書記張碩表示,“全力做好特色產業金融保障,支持鄉村產業興旺,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金融管家’這個平臺,積極對接了解融資需求,搭建‘農銀’對接服務橋梁,全力服務農業產業發展。同時,大力推動普惠金融與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聯動創新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