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山東
山東:力爭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加入時間:2023-4-20 16:23:48  

  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近日,山東省城鎮化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全省新型城鎮化2022年工作情況及2023年工作打算》,明確提出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認真落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重點任務,以《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山東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為抓手,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穩增長、擴內需、惠民生的綜合平臺作用,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城鎮化智慧、綠色、均衡、雙向發展水平,力爭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

  加快推進人口市民化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深入實施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居民凡在城鎮穩定居住或就業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均可自愿選擇落戶。堅持“宜城則城、宜鄉則鄉”,大力推行城鄉雙向戶口遷移政策,暢通城鎮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轉軍人以及其他各類技能型人才等入鄉返鄉渠道,鼓勵在原籍或就業創業地安家落戶。優化完善居住證制度,提升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

  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緊緊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等八大發展戰略,聚焦“十強”產業發展,堅持轉移就業、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并重,穩定擴大城鎮就業規模,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以新生代農民工、大齡低技能農民工、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等為重點,整合培訓資源,鼓勵各類技能培訓機構、職業學校,積極開展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推行“村(社區)黨組織+公崗”“便民服務中心+公崗”等多種模式,積極挖掘城鄉就業崗位。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2023年新籌集保租房8.3萬套(間),發放保租房補貼1.66萬戶。持續提升公租房保障服務水平,指導各市結合實際調整公租房補貼范圍和補貼標準。2023年新開工公租房600套,公租房補貼2.83萬戶。深化“齊魯紅色物業”建設,加強物業服務質量考核評價,壓實物業、社區、主管部門責任,提升物業服務質量。

  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組織落實《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專項工作方案》,新建、改擴建普通中小學校200所、幼兒園200所以上。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3.1個。持續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3年行動,發展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6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出臺特殊老年人探訪關愛實施方案,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困難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托養制度。重點發展護理型床位,2023年新增護理型床位2.5萬張,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不少于3萬戶,發展家庭養老床位不少于1萬張,城鄉社區助老食堂增加到1萬家。

  推進智慧城鎮化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鎮通信網絡、基礎算力、智能終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推進5G和固定網絡“雙千兆”工程,加快發展第五代超高速光纖網絡,實現千兆入戶、萬兆入園,打造一批“全光網”城市。發展智能化公用設施,建設智能化綜合管廊。做好濟南、青島、濟寧、煙臺全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

  增強城市數字治理能力。持續深化“城市大腦”建設,拓展業務領域覆蓋范圍,實現對城市管理、應急指揮等重點領域工作的有效支撐。整合升級全省應急通信網絡,構建天地一體化應急通信網。高標準建設數字“平安山東”,全面提升公安指揮處置、偵查打擊、管控防控、交管監管能力。年底前,所有設區市和90%的縣(市)建成三星級以上新型智慧城市,基礎型及以上的智慧社區建成數量達到2000個以上。

  擴大數字場景應用。圍繞教育、醫療、文體、出行、就業、社保、養老、救助等重點領域,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公共服務高效融合,開展數據創新應用,打造一批典型城鎮智慧化應用場景。健全社區(村居)智慧服務體系,完善數字化惠民服務設施,打造10分鐘智慧服務生活圈。推廣智能門禁、智能安防、智能監控、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樓宇智能產品,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推進綠色城鎮化

  其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制定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政策措施,抓好16個國家、省試點城市和14個試點片區建設,積極探索與山東城市特點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實施路徑。制定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編制指南,指導各地編制城市更新規劃。推進城市體檢評估,完善指標體系,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制度。穩妥推進棚戶區改造,嚴把棚改范圍標準和認定程序,2023年開工8.99萬套、基本建成8.07萬套。完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儲備庫,有序推進加裝電梯和適老化改造,2023年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3898個、69.95萬戶。開發高品質住宅,建設活力街區。

  推進城市節能減排。加快發展綠色交通,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410公里以上,新能源城市公共汽(電)車占比達到60%。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穩步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全面推廣可再生能源熱水系統,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建筑應用項目,開展超低能耗及低碳、零碳建筑(社區)等試點建設,全省新增綠色建筑1億平方米以上。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設區市城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95%,全省40%以上的街道(鄉鎮)建成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90%以上。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推進均衡城鎮化

  推動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三大經濟圈“十四五”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編制出臺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升濟南輻射帶動作用和青島開放創新功能,加快濟淄、濟泰、青濰、煙威等同城化,形成以濟南、青島為中心,分別覆蓋2000萬人口的“1小時交通圈”,打造錯位互補發展的雙引擎。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若干措施》落地落實,一縣一策科學編制和完善建設方案,科學合理確定功能定位和建設時序,探索差異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圍繞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產業培育等設施提質增效,實施200個以上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支持入選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的縣(市)先行先試,確定部分省級試點同步探索。

  引導小城鎮特色發展。扎實開展小城鎮創新提升行動,重點抓好衛星鎮、縣域次中心鎮、特色專業鎮3類100個試點加大培育力度,指導試點鎮科學編制行動方案,建立重點項目庫,強化資金、用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不斷提升建設發展質量和綜合服務功能。推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高質量發展,在做好現有93個特色小鎮清單管理的基礎上,再認定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實施全生命期管理,強化監測評價和動態調整,打造集聚特色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推動《關于促進共同富裕集成化改革的若干措施》落實,積極拓展城鄉居民就業創業增收空間。優化政府、企業、居民之間分配格局,合理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推動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改善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環境,健全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機制,確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農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20左右。

  推進雙向城鎮化

  推進城鄉要素有序流動。健全城市教師、醫生、科技、文化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開展第七批科技副職選派工作,做好第九屆齊魯鄉村之星選拔推薦。完善縣級基本財力轉移支付資金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在測算縣級基本民生支出時,將常住人口納入測算因素,增加對吸納外來人口較多地區的轉移支付。有序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對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對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分級分類保障項目用地。

  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新建改造農村公路7000公里。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農村基礎設施網建設行動,加快補齊農村設施短板,完成79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完成已排查出的1398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啟動農業綠色發展綜合評價,抓好村莊清潔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持續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創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融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深入推進“百園千鎮萬村”工程,加快形成園區成片、產業成帶、主體成群的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不斷健全完善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具備條件的建制村農村快遞服務全覆蓋,深入實施農特產品寄遞銷售創牌工程。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梳理延包試點問題清單,探索符合我省實際的延包方法路徑。落實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流轉農村土地經營權審查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維護農戶的承包地收益權。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維護農民宅基地合法權益。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規范集體經濟運行管理。




編輯:史飛雪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