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4月23日舉行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一季度,濟南市屬企業資產總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0%;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77.60億元,同比增長30.38%。一季度重點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88億元,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26.63%,實現“開門紅”。
據濟南市國資委主任張海平介紹,一季度,市屬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8.31億元,同比增長19.10%。在落實“項目突破年”任務方面,2023年全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任務1653項,計劃總投資2.7萬億元,2023年年度計劃投資3358億元。市屬企業參與和承擔的項目有233項,計劃總投資5917億元,2023年年度計劃投資706億元,分別占全市14.1%、21.72%和21.91%。
今年全市動態謀劃推進的1653項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中,市屬企業參與和承擔的重點項目有233項,占比14%,其中續建項目90項、新開工項目100項、儲備項目43項。年度計劃投資706億元,占全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3358億元)的22%。1-3月份,市屬企業新建項目全部按期開工,2個項目創造條件早開工。一季度形成儲備項目43項,計劃總投資688億元,為下一步擴大投資規模提升投資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濟南將力爭2023年底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達20家。市國資委成立了數字化與實體經濟工作專班,把發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作為工作突破口,發揮濟南二機床、濟鋼集團等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推動城市建設集團、城市發展集團等企業成立大數據中心,探索數字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數字成果和產品轉換,引領帶動全市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有效發揮產業轉型發展加速器作用。聚焦四大主導支柱產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進一步明確創新發力方向,推動資金、人才、設備、政策向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傾斜。加快推進市屬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定了市屬國資國企系統數字建設推進方案,召開市屬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會進行了工作安排,指導企業采取試點推進的方式,每戶企業打造1-2個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
濟南市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考核指標體系,探索對實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分類考核、對數字經濟推進情況實施正向激勵,統籌實施專業化整合和“兩資”“兩非”處置工作,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培育壯大市屬國有企業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規模,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力爭形成國資國企新的經濟增長點。
將圍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實體經濟發展深化改革。聚焦實業主業,按照“一企一業,一業一企”思路,推動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優化配置,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增強產業引領力。高質量推動已列入國家“科改示范行動”“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等國家專項計劃企業改革,引領帶動各類企業通過混改上市等創新發展,加快培育一流企業。
積極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等,提升集團投融資能力,防范化解風險,全力推動承擔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運營保障服務,持續壓縮管理層級,提升企業現代管理水平。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切實維護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促進國有企業增活力、強動力,聚焦“一利五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