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陽信縣商店鎮中街村的“芽苗菜”大棚內,一片片綠油油的芽苗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栽種、移盤、噴水、收割、裝盒。這是該村“支部領辦”的集體增收項目,目前已陸續為村里帶來經濟效益。

2022年,該村“兩委”多次組織黨員群眾赴外地參觀學習,謀產業發展之路。經過反復考察和集中論證,確定由山東億涵實業集團開發的“芽總管”項目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項目確定后,該村結合“民主議政日”活動,利用廣播、現場會議等形式,向全體村民解釋項目的發展前景、投資金額、股權分配以及施工建設等方面具體情況,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與此同時,該村堅持“支部領辦”把穩發展“方向盤”。在“黨建+”發展模式上下功夫,通過黨建引領成立陽信縣活體有機蔬菜種植合作社,再以“黨支部+合作社+股民+群眾”模式,由村集體和入股村民出資,共同建設了兩座蔬菜種植大棚,每個大棚500平方米。一個大棚種植以平菇為主的食用菌,一個大棚種植花生、豌豆、油葵、香椿等10多種芽苗菜。現在芽苗菜正面向市場推廣,目前一個月生產芽苗菜5000斤左右,還將進一步擴大生產量。

“通過黨建引領,由支部領辦合作社,帶領群眾黨員多次考察,最終確定了芽苗菜這個項目,像這種香椿苗、豌豆芽不僅能當蔬菜吃,還有食療作用,能美容養顏,還能降血壓,所以市場前景非常好,現正在推廣階段,預計一年為集體增收3萬塊錢不成問題。”該村黨組織書記孫玉彬說,“有機蔬菜豌豆芽,可以生炒,也可以涼拌,還可以做菜湯,還能有效降‘三高’,豌豆芽的膳食纖維能有效改善腸道功能,它里頭含有一種物質,對利尿、美容都有很好的作用。”
近年來,商店鎮為有效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主引擎”,堅持“支部領辦”把穩發展“方向盤”,扶持各村實施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不斷提升村級組織自我“造血”功能,推動村莊形成長效、可持續的增收機制。 (董穎穎 趙文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