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實習生 楊佳琪
如何將“特色產業”變為“優勢產業”?在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當下,數智轉型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破冰船”,讓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
在日前召開的京東云城市峰會·濟南站上,國內頭部云廠商京東云與浪潮等魯企以及政府部門分享了以數智化撬動產業特色優勢升級,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實踐。
數智鏈助力產業協同
仲春時節,位于莒縣的正基國際冷鏈物流產業園內一片繁忙,數十臺自動化托盤、堆垛機、運輸機等智能設備在園區內穿梭作業,各地運輸來的冷鏈加工材料整齊碼放;生鮮蔬菜的交易數據,通過智能訂單中心等系統,在這里完成全流程的智能流轉。
作為莒縣民營龍頭企業,山東正基集團正積極推動業務從地產、建材制造向物流服務等領域的高質量轉型,致力于打造冷鏈加工批發產業集群。正基國際冷鏈物流產業園,集冷鏈倉儲、物流配送、中央廚房、配送交易中心等于一身,成為山東正基集團轉型的重要承載。
在山東正基集團相關負責人尹國棟看來,實現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必須加快鄉村信息基礎建設,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正基國際冷鏈物流產業園正在打造“1套系統+2個中心+3類服務”,構建“產供存運銷”一體化產業鏈。
作為農業大縣,莒縣綠蘆筍、大姜、花菜等特色農產品產量豐富。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京東云為正基國際冷鏈物流產業園輸出了智能冷鏈園區解決方案,山東正基集團借助京東云倉和正基國際冷鏈物流產業園區實現檢測、交易、運輸、服務全流程閉環,成立初加工產品分級與溯源體系、渠道認證等,不僅助力農產品上下行,還促進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全國化。
肉腸制造,是莒縣的重要產業之一,但卻一直苦于“本地出材料、外地精加工”。尹國棟表示,“京東云為正基國際冷鏈物流產業園打造的中央廚房,把經過屠宰的生豬半成品加工為肉腸,不僅實現自產自銷,帶動當地經濟,還成為當地團餐、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后廚’。”
抓一產、助二產、帶三產,縣域龍頭企業與國內頭部云廠商的“牽手”,在助推當地農產品品質品牌地標化的同時,還助力實現“本地出材料,本地精加工”,支持當地農特產品廣開銷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實現縣域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副總裁徐偉光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數情況下本地產業鏈是企業上下游的集合,一般都會面臨物流成本高、交易成本高、金融成本高的痛點。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企業小而分散或者大而不強的狀況。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可以為鏈主企業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分析,依托鏈主企業在產業鏈的影響力,加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完成上鏈。讓產業數據在平臺上得到集聚,挖掘數據要素的潛在價值。
數字倉庫重塑大宗商品金融信用
需要數智融通發展,同樣也是大宗商品特色園區的當務之急。
面對經濟導報記者,青島自貿片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秦禾坦言,“在推進自貿區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產業數字化和貿易便利化是我們急需推進的工作。作為管委會,一方面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一方面通過數字賦能更好地服務企業。”
從“普倉”到“金倉”,數字倉庫成為重塑大宗商品金融信用的一把“金鑰匙”。據了解,去年4月,在青島自貿片區落地的業內首個大宗數字倉庫平臺,貨能看、款能貸、交易活,線上倉單帶來的倉儲安全,提升作業效率超40%。
通過數字倉庫的技術加持,青島自貿片區實現大宗商品貿易鏈條中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匹配,助力數字倉單質押融資操作更高效便捷,解決貿易企業在業務開展起步階段數字化程度低、資金短缺等痛點,也為海關、稅務、市場監督、安全、消防、應急等部門打通數智化轉型的“高速公路”。
“2022年下半年,自貿片區數字倉庫一期規模化建設正式啟動,總投資約4500萬元,由京東科技承建,主要開發面向大宗商品貿易領域的服務能力。建設內容包括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秦禾透露,“截至目前,軟件部分開發已接近尾聲,同時我們完成了近10萬平方米的實體倉庫改造,擬于5月份正式開展規模化運營。其中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京東科技的解決方案。”
在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副總裁王雅卓看來,青島自貿區落地的業內首個大宗數字倉庫平臺優勢就是依托于京東科技金融板塊切入,技術板塊協同。
“我們希望通過AI技術實現貨物智能監管,降低貨物丟失及重復質押等風險,從而打造更加規范、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單證化融資,助力倉單融資、動產融資等金融業務開展。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推動大宗商品企業‘守住倉、看住貨、貸出款’;二是幫助金融機構創新業務模式;三是助力政府數字化建設并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王雅卓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不管是物聯網還是區塊鏈,京東云在技術把控上是非常有優勢的,一方面我們可以不斷沉淀和迭代,另外一方面對業主負責,有任何需求都可進一步修改,不斷提升產品力。”
據了解,數字倉庫是4月20日京東云推出的產業園區三大產品之一,另兩個產品分別是產業協同平臺和綠色園區。據了解,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依托京東數智供應鏈萬億數據優勢,已經沉淀產業數據超2.7億、產業模型300多個,產業標簽4000多個。
綠色園區低碳先行
目前,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產業園區作為區域增長的“最小單元”,不僅蘊藏著數字產業發展進階的“大乾坤”,而且也走出了綠色低碳先行先試的“新解法”。
其中,京東云綠色碳資產管理產品“京碳號”,助力山東正基集團刷新碳資產管理的綠色底色。在產業園內屋面安裝的7MW光伏板節約能耗,讓山東正基集團的低碳轉型有了“新解法”。
值得一的是,這一能力,來自于京東云“京碳號”在亞洲一號青島智能產業園、濟南智能物流園、德州齊河智能物流園等多個大型物流園區的深度實踐。
“京東云綠色園區產品可實現碳排數據實時監測和統計分析,進一步幫企業做好節碳、低碳,同時也引導企業多用一些綠電,包括參與電子相關交易,并且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度電效率,節約成本。”王雅卓坦言,“目前不少企業對碳兩眼一抹黑,既不知道自己用碳的情況,也不了解碳政策,非常被動。今年京東將逐步對外賦能,幫助企業和政府,算清楚碳這筆賬。”
數字生態圈賦能產業發展
按照《山東省“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部署,今年是山東數字經濟發展全面提升年,也是五年規劃中最關鍵的年份。數字賦能下,山東特色產業還走出哪些新步伐?
“平陰玫瑰,是濟南市平陰縣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我們在2021年與平陰玫瑰產業發展中心進行合作,來打造玫瑰產業的工業互聯網體系。”浪潮新基建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魏永森向經濟導報記者分享了浪潮助力數字強省建設“工賦玫瑰”的案例。
數字化轉型離不開生態賦能。在魏永森看來,無論是數字強省建設,還是整個數字基礎設施,又或是新型數字化轉型,都離不開生態的合作。生態體系將加速推動合作共贏。數字化升級與融合,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的問題,最終指向模式創新,面向B端、C端和G端提供服務,形成生態成長共贏的能力。
數字搭臺,工業唱戲。作為合作伙伴,國內頭部云廠商京東云和浪潮新基建在智慧城市、鄉村振興和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均有深度合作。魏永森介紹,“包括我們正在合力推動的,在山東陽信的京東生物資產抵押監管服務,其為當地農戶的融資難、銷售難等實際問題,提供了數字化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