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我國消費市場展現蓬勃生機,內需潛力不斷釋放。服務區作為暢通內外循環、鏈接區域經濟的重要平臺,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2023年1-3月,山東高速服務區客流量7308.99萬人次,同比增加39.34%,車流量2559.90萬車次,同比增加36.51%。非油類業態收入同比增加51.68%。服務區交旅融合逐漸培育出了創新發展的新動能,為助力山東交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山高示范”。

“5分鐘到一刻鐘”延長消費意愿
驅車從濟南出發,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位于青銀路的濟南東服務區,2019年7月26日這個服務區正式運營,距3A級白云湖風景區10公里。服務區占地300畝,年接待顧客1000余萬人次,營業收入近億元,不僅“流量”最大,更是高速旅程中五星級服務的“代言人”。

先來內部綜合體逛一圈,濟南東服務區在確保提供優質的常規的餐飲、商超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服務區+”功能,這里可以吃到漢堡王,可以品嘗到DQ的冰淇淋,也可以啃個德州扒雞的雞腿,以濟南芙蓉街為模版微縮打造了室內美食街,引進了潘佳驢肉、吉祥餛飩、正新雞排、小叮當米線等特色小吃10余種。
除了美食,可以專程打卡一下“齊魯號·全球購”的跨境超市,以“境外直采+中歐班列運輸+保稅倉儲+服務區直購”為主要商業模式,消費者可以買到多元化的跨境產品。2022年6月,山東首家服務區“山東手造”旗艦店在濟南東服務區開門營業。全省范圍5對旗艦示范點、17對推廣示范點,合作120余家手造企業,引進了600余種手造產品,僅半年時間就為手造個體商戶創造收入近100萬元。

在停車、休息、打水、上洗手間傳統的“5分鐘”基礎上,新業態的加入,讓消費者和旅客在高速服務區的停留時間已經主動延長到了一刻鐘。 服務區是較獨特的消費場景,以濟南東服務區為例——一天1萬輛車、3萬人次的達到率,隨著非油業務占比的不斷攀升,如今,山東高速服務區已脫離了早期的簡單功能,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特色突出、商業功能齊全的綜合體,在滿足大眾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出行需求的同時,有效帶動了沿線經濟發展。
“2014年,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質量的意見》,明確擇優引進社會知名品牌,推進專業化、連鎖化服務區經營管理,這為各地發展‘服務區經濟’指明了方向。山東高速更是在省內以高速公路為線,串珠成鏈形成一張網,以ABCD四個等級劃分服務區,不斷豐富經營業態。”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濟南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張力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經過探索發展,市場化、專業化的綜合性服務區已經成為國內服務區的發展方向,山東在探索“服務區經濟”發展上走在了前列,按A(區域中心服務區)、B(綜合類服務區)、C(標準化服務區)、D(保障類服務區)進行創新分類,實現了服務區設計建設、運營管理、服務保障的高效管控,腳下所在的濟南東服務區已經成為濟青線路上的“網紅打卡地”。
既是“客廳”又是“窗口”
所謂“服務區經濟”,是指利用高速公路服務區資源,開展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站式服務的經濟形式。各地通過整合高速公路服務區資源,將服務區打造成集旅游觀光、特色展示、商業綜合體于一身的特色服務區,進而帶動經濟發展。

“新消費、新生態的機遇下,服務區也進行了戰略轉型。山東高速在全國率先進行了服務區提升改造工程。累計投入64億元,改造近140對服務區,建筑面積增加60%,停車位增加1倍,廁位數增加50%,衛生間整體達到星級水平,服務區硬件獲得質的提升。其次,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搭建‘知名+地域+網紅+特色’的品牌庫,涵蓋百余家品牌商,自主品牌10余個,其中‘齊魯印象’榮獲中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知名餐飲品牌。”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琨介紹,平臺定位決定了行業的發展方向,山東高速堅持“跳出服務區發展服務區”的思維,發揮國企國資、路網資源優勢,暢通國內循環,將服務區升級為鏈接地方經濟、拓展路衍產業、服務公共交通、共享發展機遇的多元平臺,聚合形成運營生態圈。
發揮窗口作用,展現城市“魅力”。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感受到,服務區以提升改造為契機,建成了具有地方濃厚文化底蘊的主題特色服務區,其中,儒家文化主題曲阜服務區被評為“全國高速公路旅游特色服務區”、休閑旅游文化主題沂源服務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還打造了禹城服務區“禹種不同”、寧陽服務區“鳴陽天下”兩個城市展廳,展示“大禹治水”“寧陽剪紙”等當地歷史城市文化,展銷當地“功能糖”“寧陽蟋蟀”等150余種特色農副業制品。

“展廳建成以來,拉動服務區入區人次提升約11%。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現管理150余對服務區,涵蓋110個縣市區,在建近20對,覆蓋整個山東路網,服務區點多、線長、面廣,特點十分明顯。”李琨認為,任何一個服務區背后都有強大的資源支撐,應堅持服務區全省“一張網”,拓寬邊界,實現規模化運營,真正讓商業板塊有極大上升空間。
據了解,2023年10月,濟青中線將全面通車,目前正在打造國內首條“開放經濟帶”,建設10對國際風情特色服務區,引入西歐、中亞、南太平洋等原汁原味國際特色。此外,建設京臺高速臺兒莊大運河服務區,將服務區建筑風格與臺兒莊古城、大運河、微山湖景區融為一體,建成后將成為山東省首個開放式交旅融合服務區。
“沒有品牌,企業就無法達到行業的巔峰,也就沒有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李琨介紹,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圍繞建設“具有全國競爭力、國內一流的服務區開發運營商”的企業愿景,正在打造服務區自有的品牌體系,下一步將構建起有統領、有規模、有內涵的品牌體系,以品牌引領服務,聚集形成品牌生態圈。
拉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服務區具有無限期經營、產業面廣的比較優勢。山東高速依托服務區主業,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和生態鏈,實現路衍產業多維度拓展、地方經濟多元化融合,把服務區打造為交通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的新引擎,融合形成產業生態圈。”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磊此前曾公開表示,全國服務區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個巨大的平臺,以產業思維布局、發展路衍產業,將極大程度成為拉動交通運輸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據測算,到2025年,我國服務區的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00億元以上,路網資源潛力無限。
“我們將有條件的服務區打開后門對外開放運營,融入地方發展規劃,做融合發展。同時推出了移動店車、自助彩票機、溫室花房、房車營地等場景應用特色業態十幾種,協同地方旅游資源,打造交通、景區聯動的旅游開發格局。”李琨介紹,在傳統產業之外,服務區還布局綜合能源補給,開展服務區“碳達峰”“碳中和”研究,超前布局“油氣電氫及光伏”五位一體綜合能源補給系統,為汽車提供全方位的供能服務。
經濟導報記者看到,智能化信息在服務區隨處可以“遇見”。打開手機,登錄“逛驛圈”小程序,就可實現線上線下的貫通,打造線上服務區,真正實現服務區數智化轉型。旅客還沒出家門,就可通過手機瀏覽服務區商品,線上預約點單,到店后核銷取貨,即取即走,為出行節省時間。到達服務區后,可以線下點單,選擇心儀商品后,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如果后備箱已經購滿,還想給親戚朋友再捎帶特產,可以在線上商城放心選購,商品將郵寄到家,實現足不出戶暢享各地特產。

圍繞“智慧服務+智慧運營+智慧創效”方向,搭建信息化平臺實現運營全程管控,達到高清監控24小時全覆蓋、經營數據實時上傳分析、經營業態優化調整布局,做到“看得見、看得真、看得遠”。未來可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商務出行、休閑娛樂、物流運輸等差異化的智能服務。
李琨介紹,通過數字賦能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區將打通產業鏈上下游聯系,使資金流、信息流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將新發展理念融會貫通到設計、建設、運營、管理、服務的各環節和全過程,真正實現“山高示范”的高質量持續發展。

掃碼看相關融媒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