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作為城市經濟的晴雨表,資本市場的表現往往能折射出城市發展脈絡。為向讀者展現山東縣域經濟最新發展動態,經濟導報今年繼續推出“山東縣域上市公司總市值榜單”,一覽A股市場上的山東“縣域版圖”。
8縣(市、區)上市公司數量超10家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27日,山東84個縣(市、區)已擁有上市公司296家。其中,有8個縣(市、區)擁有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0家,可謂“資本重縣”。
濟南市歷下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9家,居山東省內各縣(市、區)之首。這些上市公司行業分布廣泛,既有醫美行業龍頭華熙生物(688363.SH),又有本土城商行齊魯銀行(601665.SH),還有省屬企業上市平臺山東高速(600350.SH)等。
不過,歷下區更多的上市公司還是集中在數字信息領域,像浪潮信息(000977.SZ)、神思電子(300479.SZ)、普聯軟件(300669.SZ)等,凸顯出歷下區的數字經濟動能。
緊隨濟南市歷下區之后的,是煙臺市福山區和淄博市張店區,兩個區均擁有14家上市公司。福山區主要是高端制造業,像MDI龍頭萬華化學(600309.SH),專攻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探測器芯片的睿創微納(688002.SH),液壓行業頭部企業艾迪精密(603638.SH)等。
張店區的上市公司在醫藥醫療、基礎化工等板塊頗具優勢,新華制藥(000756.SZ)、新華醫療(600587.SH)、未名醫藥(002581.SZ)3家醫藥醫療領域上市公司具備不小的知名度;金晶科技(600586.SH)、聯創股份(300343.SZ)2家公司則受益于新能源領域的需求,此前在資本市場熱度較高。
另外5個上市公司超10家的縣(市、區)分別是青島市嶗山區、青島市黃島區、青島市城陽區、龍口市以及威海市環翠區,各縣(市、區)上市公司數量分別是13家、12家、12家、11家、11家。
其中,嶗山區的海爾智家(600690.SH),黃島區的青島港(601298.SH)、賽輪輪胎(601058.SH),城陽區的高測股份(688556.SH),龍口市的中際旭創(300308.SZ)、南山鋁業(600219.SH),環翠區的光威復材(300699.SZ)都是在A股市場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大體量公司帶動區域市值提升
當然,上市公司數量只是衡量區域資本實力的一個方面。換個角度,從區內上市公司總市值觀察,也可以發現各區域不同的經濟特點。
比如,福山區雖然在上市公司數量上少于歷下區,但因為其區內有萬華化學(600309.SH)這樣市值近3000億元的大體量上市公司,帶動其區內總市值達到4419億元,位居省內首位。
歷下區雖然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市值過百億元的公司也有6家,但是最高的浪潮信息為620億元,較萬華化學的體量仍有一定差距。該區總市值也以2862億元位居省內第2位。
青島嶗山區、黃島區的市值緊隨其后,分別為2269億元和1562億元。其中,嶗山區的海爾智家市值1416億元,可謂該區上市企業的中流砥柱;黃島區則有青島港、賽輪輪胎兩家市值超300億元的公司,還有海信視像(600060.SH)、海爾生物(688139.SH)兩家市值過200億元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濰坊市奎文區雖然只有5家A股公司,但有濰柴動力(000338.SZ)、歌爾股份(002241.SZ)兩家市值分別達到762億元、588億元的公司,帶動區內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448億元,位居全省第5位。
類似因為區內單個上市公司體量較大,而帶動區域市值提升的還有威海市文登區和鄒城市。文登區內只有2家上市公司,其中的中航沈飛(600760.SH)市值達到1131億元,帶動區內市值排在全省第8位;鄒城市雖然只有1家兗礦能源(600188.SH),但市值達到1028億元,帶動其排名位居全省第10位。
不過,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各地仍將培育上市公司數量放在首位。如濟南2023年企業上市工作目標確定為,力爭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青島日前印發的《2023年青島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若干政策措施》中也提到,力爭2023年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