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五一”前夕,有4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材料,分別是長城信息4月28日撤回創業板IPO申請,聚威新材4月28日撤回科創板IPO申請,賽芯電子、惠強新材4月27日撤回科創板IPO申請。

長城信息:“過會”7個月仍撤回,股權和業務關系復雜
深交所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長城信息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文件于2021年12月29日獲得受理。深交所依法依規進行了審核,2022年1月26日發出首輪問詢,后又在2022年5月發出第二輪問詢,并在2022年9月15日的上市委會議獲得通過。
長城信息原名為長城金融,系原長城信息產業(000748.SZ)的控股子公司,后者于2016年被原長城電腦(000066.SZ)(現中國長城)吸收合并后注銷。由于復雜的股權和業務關系,深交所上市委在此前的審議會議上圍繞分拆上市的合理性、資產財務人員等的獨立性、主營業務的成長性等展開詢問。
賽芯電子:招股書部分章節被要求重寫
蘇州賽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芯電子”)成立于2009年,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其主營業務為鋰電池保護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模擬芯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于2012年首次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并分別于2015年、2018年和2021年再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產品目前主要應用于智能穿戴設備、電子煙、移動電源等領域。
賽芯電子科創板IPO于2022年6月28日獲受理,7月17日進入問詢階段。2023年4月27日,賽芯電子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從首輪問詢來看,上交所對公司大客戶存在疑問。此外,上交所還對公司披露文件的規范“不甚滿意”,要求公司結合相關格式指引進一步完善“重大事項提示”和“風險因素”各項內容,結合公司具體業務情況修改“核心技術泄密風險”“發行失敗的風險”“產品質量風險”等籠統泛化的表述,補充完善關于市場空間與競爭格局、毛利率變動、知識產權糾紛等風險內容,增強針對性和準確性,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上交所還要其刪除申請中專利及類似表述。
惠強新材:多次增資對價存在“雙標”
惠強新材IPO則于2022年9月27日獲受理,并于10月26日被首輪問詢,但第一輪問詢公司就“難產”,拖了5個多月,到2023年3月29日才見披露回復。
從首輪問詢來看,上交所關注到公司存在瑕疵的一些情況。
首先財務數據方面,上交所要求說明未來期間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是否將持續為負,以及對公司資金鏈和生產經營的影響。
另外,申報材料顯示,2015年7月,發行人第一次增資價格為1.15元/股,同年10月,發行人第二次增資價格為3元/股,短時間內增資價格變化明顯。2017年2月,發行人第三次增資價格為5.8元/股,同年3月發行人公告的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載明的增資價格為8.5元/股,短時間內增資價格變化明顯。2020年6月,趙玲玲向鄧秀清轉讓發行人股份35萬股,價格為8元/股,7月鄧秀清向黃玉華轉讓發行人股份35萬股,價格為9.5元/股,短期內涉及同一主體交易價格變化明顯。
資料顯示,惠強新材主營鋰電池隔膜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三層共擠隔膜、單層隔膜和涂覆隔膜。
聚威新材:在建工程被疑與募投項目重合
上交所于2022年6月28日受理聚威新材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2022年7月18日發出首輪問詢,隨后又在12月完成第二輪問詢。2023年1月10日聚威新材上會,不過結果卻是“暫緩審議”。3個多月后的4月28日,公司也選擇撤材料,上交所隨之終止其上市程序。
聚威新材主要從事高性能改性塑料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自創立之初,公司即專注于改性塑料高性能化領域的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炫彤科技持有聚威新材80.45%的股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張天榮和王晶夫婦。
聚威新材擬募集資金3.6億元,用于生產基地擴建項目、研發測試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從此前現場問詢問題看,上交所上市委對聚威新材的兩個在建工程項目和經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存在疑問;報告期內在建工程項目與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是否存在內容重復、周期重疊等情形被重點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