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5月5日舉行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濟南將加快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雙創園區”全鏈條科技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引進具有豐富產業資源、具備專業服務體系的知名高端運營機構和平臺型企業,以“帶土移植”“技術+資本”等方式,加快改造建設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據濟南市科技局副局長彭文博介紹,2022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72家,占全省總量的21.5%;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7613家,占全省總量的21.4%。擁有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64家,其中國家級14家、省級19家、市級31家;擁有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39家,其中國家級34家、省級41家、市級64家。孵化載體總孵化(使用)面積172.85萬平方米,在孵(入駐)企業4214家,創業導師隊伍達到3593人,孵化基金總額7.5億元。載體孵化領域主要涵蓋了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金融、醫療康養、文化旅游、科技服務等產業領域。2020年以來,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累計孵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4家,年度孵化培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40余家。在孵企業累計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達到30.32億元,累計申請知識產權總量10366件、授權知識產權總量7110件,其中發明專利1005件。
下一步,濟南市科技局將加快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雙創園區”全鏈條科技創業孵化服務體系,推進科技創業孵化載體高質量建設與發展。圍繞省“十強”產業和全市10條標志性產業鏈群,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設,培育一批技術經紀人隊伍,加快推進企業科技成果吸納輸出雙向轉化,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引進具有豐富產業資源、具備專業服務體系的知名高端運營機構和平臺型企業,以“帶土移植”“技術+資本”等方式,加快改造建設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鼓勵省級以上高新區(經濟開發區)及各類科技園區,圍繞全市戰略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細分領域的產業共性需求,加快建設一批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加速器。按照“產業+學科”模式,建設一批產教研一體發展、投孵產融合共生的開放式大學科技園。積極開展“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試點建設,指導孵化載體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提升孵化服務水平。圍繞在孵(入駐)企業需求,運用市場化手段,引進培育各類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為科技型企業成長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