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停牌時間超過10個月的創新層魯股——開泰石化(831928.NQ),于5月4日復牌后,股價遭遇大跌。至當日下午收盤,公司股價收于2.71元/股,暴跌69.38%。
就在4月底,北交所決定終止該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審核,這意味著,開泰石化沖刺北交所之旅出師未捷。與此同時,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2022年度凈利潤同比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北交所上市出師未捷,利潤大幅下滑,股價大幅下跌……開泰石化正遭遇“多事之秋”。

股價曾觸及10.28元/股
開泰石化位于淄博市,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022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司位于新三板創新層,主要從事丙烯酸、丙烯酸酯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白油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此外還有部分公用工程類業務。公司主要為高分子乳液、建筑涂料、膠粘劑等高分子材料行業的客戶和潤滑油行業的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據同花順數據,開泰石化2018年至2020年均處于虧損狀態。公司2021年上半年扭虧為盈,錄得營業收入15.77億元,同比增長近80%;歸母凈利潤4254.66萬元,同比增長超270%。2021年,公司業績繼續高歌猛進:當年度,開泰石化實現營業收入30.00億元,同比增長54.20%;毛利率16.89%,較上期增長10.7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4億元,上年同期為-4382.13萬元,同比增長404.70%。
然而,公司2021年創造的亮眼業績卻未能持續。2022年度,開泰石化實現營收28.46億元,同比減少5.13%;凈利潤7795.98萬元,同比下滑42.23%;扣非后凈利潤為8608.17萬元,同比下降59.49%。對于凈利潤下降逾4成,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在于產品銷售收入下降以及計提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增加等。據介紹,由于產品銷售收入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外購蒸汽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公司毛利率也較上年同期降低6.10%。

事實上,開泰石化很早就有沖刺北交所上市的計劃。而在“變身”北交所概念股后,開泰石化曾于2021年9月起走出了一輪大幅上漲的行情,從“1元股”漲至最高觸及10.28元/股,停牌前(2022年6月27日)的收盤價報8.85元/股。
該公司曾于2022年5月16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于2022年6月2日召開2022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具體方案等事項,并授權董事會辦理有關事宜。2022年6月24日,公司在中信證券的輔導下,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的輔導驗收。
2022年6月27日,公司向北交所報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申報材料。2022年6月28日,公司股票停牌。2022年6月29日,公司收到北交所出具的《受理通知書》,北交所正式受理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該所上市的申請。2022年7月21日,公司收到了北交所出具的《審核問詢函》。2023年3月31日,公司對該問詢函進行了回復。
但今年4月底,開泰石化表示,鑒于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調整,結合資本市場環境發展變化情況,經認真研究和審慎決定,公司擬終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請,并撤回相關申請材料。而公司股票于5月4日復牌后,股價當天大跌69.38%。那么,公司股價大跌,是否與沖刺北交所失利有關?公司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請,是否與公司業績走低有關?5月4日,經濟導報記者撥打該公司董秘辦的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公司及高管屢被處罰
就在開泰石化披露2022年年報的當日(3月20日),中信證券發布了《關于開泰石化治理專項自查及規范活動相關情況之專項核查報告》(下稱“核查報告”)。據悉,中信證券作為開泰石化持續督導主辦券商,對開泰石化治理專項自查及規范活動等進行了核查,出具該核查報告。核查報告顯示,開泰石化的公司屬性為民營企業,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趙世香,其能夠實際支配的有表決權股份總數占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比例為30.08%。趙世香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公司財務負責人劉永清(兼任董事會秘書)具有會計專業知識背景并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趙世香和劉永清不具有親屬關系。

上述核查報告中介紹,開泰石化現任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存在最近三年內受到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行政處罰的情況。據悉,開泰石化2020年對山東齊旺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子公司山東開泰石化丙烯酸有限公司存在違規擔保事項,但未及時履行相應審議程序及臨時信息披露義務;2021年12月23日,公司收到全國股轉系統出具的《關于給予開泰石化及相關責任主體紀律處分的決定》(全國股轉系統紀律處分決定書〔2021〕457號),對公司和董事長趙世香采取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2022年3月27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22〕8號),對公司和董事長趙世香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上述違規擔保事項已于2022年內解除,開泰石化及其控股子公司2022年不存在其他違規擔保事項。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開泰石化曾對2019年、2020年度會計信息進行差錯更正,對多個科目進行了追溯調整。公司還更正合并報表范圍,2019年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由5戶更正為7戶,2020年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由6戶更正為10戶。正是由于上述大面積的差錯更正之舉,全國股轉系統對開泰石化以及公司時任董事長趙世香、財務負責人陳敏采取了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有不少掛牌公司或上市公司因存在會計差錯事項而構成信息披露違規,需要對會計信息進行差錯更正。而定期報告中的財務信息屬于上市公司信披體系中的重要信息,公司應保證所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能夠客觀、公允、謹慎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山東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宋先生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定期報告是投資者了解一家公司的重要窗口,其可能對公司股價及投資者決策產生影響,相關公司理應根據會計準則對當期財務數據客觀、謹慎地核算并披露。如果一家公司前期一些會計核算和會計處理存在差錯,會導致多期定期報告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這勢必會給投資者造成誤導。
沖刺北交所折戟、業績大幅下滑的開泰石化,下一步將有何動作?經濟導報記者將持續予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