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實體經濟是發展的基石,加快推動數字賦能工業轉型升級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手段。在5月4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工信廳總經濟師王楗夫介紹了今年山東在數字賦能工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任務單”:
開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倍增行動。以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和應用拓展為主攻方向,持續鞏固服務器、智能家電、超高清顯示設備等國內領先地位,加快做強衛星、北斗導航、虛擬現實等潛力產業。擴大碳化硅材料產能規模,做大做強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深入實施軟件名城、名園、名企、名品“四名工程”,加速培育首版次高端軟件產品,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實施大數據產業“繁星”“龍騰”“沃土”“雨露”“煥新”“匠心”六大生態工程,加快打造一批數據服務商和“數字賦能”優秀產品,建設一批“國字號”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項目。
開展工業企業數字賦能專項行動。推動不少于1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在更廣范圍、更深層級開展數據采集、傳輸、存算、管理及應用,新增數字化改造設備不少于10萬臺套。支持企業采用5G等新型網絡技術,建設可管、可控、可溯的可信工業網絡。加強企業數據管理系統推廣應用,打造一批創新能力突出、典型示范性強、應用成效明顯、經濟效益顯著的數據驅動型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培育一批數據資源體系完善、數據價值釋放程度高的特色行業“產業大腦”,賦能產業鏈精準治理和產業集群協同發展。
開展工業互聯網突破發展行動。以高水平建設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為引領,全面提升“工賦山東”市場化推進能力。推動5G、千兆光網深度覆蓋,加強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加快確定性網絡建設應用。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工程,推動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藍海、橙色云等重點平臺向世界一流水準邁進,建設完善省級平臺培育庫,打造一批深耕行業需求的服務型平臺。
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專項行動。加快“1+3+N+X”一體化區域云中心、行業云中心建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標志性產業鏈,增選更新40個左右省級行業分中心,面向特色數字園區及數字工廠培育一批邊緣級中心,構建布局合理、體系完整、賦能有力、綠色安全的山東工業云體系。深入開展DCMM貫標,推動200家左右企業達到DCMM2級及以上標準。完善企業數據要素市場,探索構建“有場所、有平臺、有產品、有交易”數據流通體系,推動數據要素紅利向產業發展勢能充分轉化。
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山東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壯大“十強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強勢開局,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加力突破,實體經濟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其中,科技創新動力增強,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總數突破200家、居全國首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萬家。
產業結構調優調新,謀劃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做大做強11條標志性產業鏈,高水平建設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累計培育“雁陣形”產業集群143個、領軍企業217家。
數字引擎加力賦能,培育4個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省級工業互聯網園區達到17個,累計開通5G基站17.1萬個。
綠色發展步伐加快,出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若干措施、碳達峰實施方案,“一企一策”推進“兩高”行業企業能效改造提升;謀劃實施能源轉型發展“九大工程”,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