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記,快來這邊坐。”
近日傍晚,在濱城區市西街道利民社區金馬機械小區廣場上,早已等候的居民陳紅兵指著專門為社區黨總支書記吳靜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任劉會祿準備的空板凳,招呼道。
當天下班后,匆匆吃了兩口飯,吳靜和劉會祿如約來到金馬機械小區廣場上,參加小區的流動小板凳會。
金馬小區原為金馬機械廠職工小區,共有3棟樓143戶418人,去年12月底小子物業撤出后,小區管理處于“真空”狀態。
社區在了解到該小區物業、停水、線路老化等問題比較突出,群眾意見大的情況后,吳靜就尋思著組織場“流動板凳會",并專門安排社區網格員李歡提前道知居民,想現場聽聽大伙的意見。

“今天把大伙召集起來,主要是看看大家有啥需要反映的問題,咱們一起商量商量,想想辦法。”吳靜的一句開場白,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
“小區長期停水,給居民造成用水不便,怎么辦?"小區居民陳紅兵首先反映問題。
居民陳紅兵接過話題道:“天氣轉暖,首要的是讓大伙能正常用水!”
“大伙,別著急,慢慢說!"看到大伙語氣急促,有些著急,吳靜安慰道。
“還有就是小區沒有物業,問題根在小區沒人管上,咱得成立業主委員會,抓緊招聘新的物業公司。”居民崔猛猛說。
……
“流動板凳會”現場,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把心中遇到的煩心事一股腦都倒了出來。吳靜一邊聽一邊記。
“大家看看這樣行不行?小區管理先由社區黨總支牽頭,盡快在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再就是選舉出5名黨員志愿者臨時負責小區的管理工作,保潔的事優先在小區居民中找幾個人,先負責著小區衛生。下一步如何長效管理小區,社區再好好研究,拿出辦法。”針對居民反映的物業、停水、保潔等問題,吳靜現場拿出了解決辦法。大家一致同意。
“板凳會接地氣,群眾有啥說啥,聊著天,就把咱自己小區的事解決了……。”板凳會結束后,小區居民耿中華高興地說。
打開心結,解開疙瘩,"流動小板凳"搭起微議事協商臺。"群眾有啥難事在‘板凳會’上說一說,拉一拉,大事小情大家一塊商量著辦,既簡單,還親切。”吳靜介紹說,
嘗到"流動板凳會"甜頭的利民社區,今年先后組織開展“流動板凳會”11次,群眾參與120余人,先后解決11個小區存在的小區停水問題、線路老化等近20個問題。

為及時解決群眾問題,做到小事不出小區,濱城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推行社會治理“微改革",充分發揮社區黨總支和網格黨支部作用,在社區和群民之間搭建微議事協商平臺,讓服務下沉走近群眾,把工作做到群眾心中,讓群眾唱“主角”,社區當好"店小二"。目前,市西街道在22個社區全推行以“說事拉理”為主題的傾聽群眾心聲活動,與小區居民群眾、樓棟長一起尋找解決社區、小區管理的辦法。
群眾在哪里,難題在哪里,"流動板凳會"就開到哪里。"共話利民'流動板凳會’反映上來得是群眾心聲,解決得是群眾的憂和昐,換來得是群眾笑聲"。濱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一鳴說。 (李榮新 董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