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政府網站發布《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企業高質量科技創新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的時間為2023年5月10日至2023年6月9日。根據《征求意見稿》,對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企業,濟南擬分別給予最高500萬元、10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且符合《濟南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該市重點產業領域的,給予最高5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力爭到202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家。
2022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72家
企業既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高質量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據悉,2022年,濟南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7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613家,分別與2019年同比增長157%、664%,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骨干力量。
聚焦載體夯基賦能,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征求意見稿》提出,對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企業,分別給予最高500萬元、100萬元資金支持。對符合條件的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創業共同體,積極推薦省級備案,爭取省級科技政策支持。
聚焦創新能力提升,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堅持“省市聯動、項目帶動、合作推動”原則,聚焦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海洋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及我市急需補短板的產業領域,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以科技計劃擇優立項方式,每年支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行分級補助,每個項目支持資金最高50萬元。對列入市級“揭榜掛帥”科技計劃項目,按照承擔單位研發投入情況給予一定比例的經費支持。對承擔國家級科技重大專項、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和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的市屬國有企業,研發費用分別按照實際發生額的2倍、1.5倍、1倍視同利潤考核。
力爭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家
聚焦創新成果轉化,強化技術轉移服務。《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企業建設一批中試基地、工業設計中心和檢測分析平臺,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提升科技成果系統化、配套化、工程化研究開發能力。經認定登記的技術開發、轉讓、許可、咨詢、服務合同,按照年度技術合同成交額總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補助。支持中小微企業購買駐濟高校、科研院所、市域內企業的科研成果,經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后,按照年度技術合同交易額總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補助。
聚焦創新主體地位,強化科技企業培育。《征求意見稿》提出,積極推動全市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并將入庫登記作為省市有關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創新創業大賽參賽資格、企業研究開發財政補助等科技政策申請條件的重要內容。對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100%扣除政策。力爭到202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0家。
對符合條件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規上、規下企業分別給予每家最高25萬元、15萬元資金支持,對符合條件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審的企業給予每家最高10萬元資金支持。鼓勵招引市外高新技術企業落地發展,視同首次認定給予獎補。調動各區縣(功能區)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每增加認定1家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區縣(功能區)科技管理部門5萬元獎補資金支持,最高支持50萬元。力爭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家。
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給予最高5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
聚焦創新生態構建,強化創新創業服務。《征求意見稿》提出,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且符合《濟南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該市重點產業領域的,給予最高5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但不屬于重點產業領域的,給予最高1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對新備案的國家級眾創空間給予最高1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給予最高3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對經備案(認定)的各級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每培育1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財政補助資金10萬元。對新備案的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績效評價優秀的給予最高5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
積極引導市屬國有企業建立企業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到2025年,市屬國有企業整體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其中智能制造企業整體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重點企業達到6%、力爭達到7%以上。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根據其研發經費投入情況,按照規上、規下分別給予最高3%、2.5%的財政資金補助。對集成電路領域企業,按其當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費用總額的5%給予財政資金補助。單個企業年度最高補助250萬元。
根據不同的創新券類型,按比例擬定創新券補助額度,每家中小微企業每年使用每種創新券的累計補助額度最高50萬元,每個創業(創客)團隊每年使用每種創新券的累計補助額度最高10萬元。大力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專項行動,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特派員全覆蓋,加快形成“1+1+1”科技特派員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格局(即:1名科技特派員+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項合作項目)。 (來源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