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海泰新光(688677.SH)日前披露了2023年4月份投資者調研記錄,據悉,公司4月份共吸引424位機構投資者參與調研,調研方式為電話會議或騰訊會議。作為一家科創板上市魯企,海泰新光為何能夠吸引眾多機構投資者的目光?
公司深耕于醫用內窺鏡器械和光學產品領域,內鏡上游組件銷售帶動公司業績快速增長。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7億元,同比增加53.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加55.07%。
海泰新光是一家技術型企業,從核心部件發展到自主整機產品,公司有其優勢的一面,有很強的底層技術和生產質量控制能力;但在品牌建設和銷售渠道方面,又有弱勢的一面。公司憑借扎實的技術與海外客戶形成較強粘性,此外,公司自主整機品牌逐步發力,有望提升公司業績。長期來看,公司光學技術優勢顯著,業務延展性較強,未來通過持續拓展新客戶和新應用領域,有望打開成長天花板。
“現在國產替代政策對于國內內窺鏡企業是一個發展機會,但同時也出現了大量企業一擁而上的情況,原有的市場形式、產品格局和銷售格局都被打破了,而新的格局還沒有建立起來!焙L┬鹿庠谡{研中表示。談及除霧內窺鏡攝像系統未來具體的規劃和產品預期,公司稱,經過長期的研究和開發,公司采用專利技術實現了一鍵光學除霧的新型內窺鏡攝像系統,并于今年3月獲得了產品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在獲得生產許可證后,公司就開始組織除霧系統的生產,有少量樣機已經在醫院試用,效果非常好,除霧內窺鏡系統會作為公司主力內窺鏡整機產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銷售。
對于自主整機品牌,公司表示,在銷售方面,國內市場去年內窺鏡產品的增長比較不錯,其中增長最多的是腹腔鏡產品;公司對腹腔鏡采用兩種銷售模式,一種是銷售到下游生產廠商,由下游廠商集成內窺鏡系統進行銷售;另一種是由經銷商直接將公司的腹腔鏡銷售到醫院。公司于去年5月份將整機系統投放市場進行試用,去年第四季度實現了一些銷售量,今年一季度也延續了這樣的銷售勢頭。
在新產品方面,今年公司的關節鏡、宮腔鏡等其他科室的產品也在進行注冊,預計下半年都能獲得注冊并上市銷售,同時公司也在圍繞泌尿科、神經外科、耳鼻喉科等科室應用,不斷開發新產品。在渠道搭建方面,海泰新光表示,公司目前在國內市場與國藥器械、中國史賽克的合作模式已經成型;同時,公司今年會加大對市場推廣的投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經銷商、代理商等銷售渠道建設,力爭在年內建立起覆蓋國內大部分省市的經銷渠道。
中信證券的研報認為,海泰新光2022年業績符合預期,今年一季度的業績超預期。公司持續產品迭代和渠道建設,通過切入中游整機實現數十倍價值量提升。公司1080P內窺鏡系統、4K熒光硬鏡系統、4K熒光除霧內窺鏡系統均已在國內獲批,其中4K熒光除霧內窺鏡系統的一鍵光學除霧功能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整機市場的競爭力,預計該產品今年5月會投放樣機到臨床試用,下半年進行正式銷售。公司自研自產熒光內窺鏡核心部件,自產整機成本優勢凸顯,毛利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正在開發第二代內窺鏡攝像系統,預計2023年第三季度可以完成注冊。
“根據公司公告,除了自主品牌外,公司與國藥成立合資公司國藥新光,擬共同推進自主品牌整機系統和微創外科建設,同時公司與中國史賽克積極洽談合作,‘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有望迅速提升公司整機市占率和體量。”中信證券表示,公司的風險因素包括:對單一客戶依賴性較大的風險;國際貿易環境多變對公司海外銷售可能影響較大的風險;海外市場對原材料采購或產品銷售產生影響的風險;國內市場拓展存在不確定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