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制造業是城市經濟騰飛的“主引擎”。近日,山東省工信廳等5部門印發《山東省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制造大省山東將進一步加快邁向新興產業強省。
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獲悉,山東的機器人產業應用場景正不斷拓寬,機器人制造企業新優勢挺起了山東產業“脊梁”。
工業機器人產業崛起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不僅引領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加速轉型,更代表區域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的水平。

在遨博(山東)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大大小小的機器人揮動著六軸機械臂,實現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除了應用于智能汽車、工廠流水線等,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按摩理療機器人,一臺設備可以在40分鐘內完成3萬次敲擊,帶給使用者類似專業按摩理療師的舒適感受;雙臂拉花咖啡機器人,75秒便可完成咖啡的萃取、研磨、打奶泡、拉花等制作流程,做好一杯精致的拉花咖啡;西紅柿采摘機器人已經在山東凱盛浩豐農業有限公司使用。
“10年前我們去一線調研,主要看哪家企業使用了機器人;10年后的今天,我們主要看哪一家企業還沒有用上機器人。這個轉變是巨大的,說明機器人應用已經成為企業、市場、產業發展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代表。”5月16日,經濟導報記者走進吸納國內外近300家企業的濟南(國際)機器人與高端裝備產業協會,產業發展專家、機器人與高端裝備產業鏈黨委書記岳雙榮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機器人產業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已經滲透至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制造業領域。“濟南市從‘十二五’開始就在大力培植、研究機器人產業,尤其是在特種領域,扎扎實實以市場為引領,確實走在前列。”

我國《“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目前,山東工業機器人產業崛起,濟南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新材料園區三大特色園。濟寧基本形成鄒城機器人產業園、濟寧高新區高端智能機器人生產基地兩大機器人產業園區;在濟南,翼菲自動化、蘭劍智能、棟梁設備、德晟機器人等一批工業機器人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作為國內首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青島高新區也早早瞄準機器人產業賽道,聚焦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等領域,集聚了科捷智能、寶佳、科捷機器人和新松機器人等百余家重點企業。
作為山東省內規模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之一,珞石(山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攻關。其技術總監劉勇志介紹說,公司產品綜合性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出口至德、法、俄、日、韓等十余個國家,贏得廣泛贊譽。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和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培育點。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濟南從細分領域發力,實現了創新發展、創新應用,截至目前沒有一家相關企業虧損,都在良性運作、理性發展。”據岳雙榮介紹,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寬,特別是鋰電、新能源汽車等巨大的行業需求增量下,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呈現明顯增長態勢,行業整體景氣度上行,從而帶動山東相關企業跨越式發展。
一條線牽起產業鏈
2023年,山東將工業經濟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鏈強則產業強。如何精準施策做好強鏈補鏈穩鏈工作,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優化產業鏈布局,是一個重要課題。
“數智化時代,為我們產業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2021年成立山東華科創智技術有限公司以來,已經形成納米銀線超大尺寸電容屏、觸摸電視、整機代工等業務,為海爾、海信、聯想等大客戶提供研發與生產配套。”華科創智整機廠廠長楊波表示,企業不斷拓寬賽道、延伸產業鏈,在智能教育、會議商顯、智能家居等更多場景實現推廣,著力打造一個從納米銀線原材料到整機制造的全產業鏈新材料基地,實現從無到有搭建一個新產業,一條生產線牽起產業鏈。
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大力培育“十強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工業大省,近年來,山東深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截至2022年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已突破3.4萬家,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2.9%。
“協會作為企業交流的平臺,鏈接了國內外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類企業。補點延鏈、聚鏈成群,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協會的產業鏈打造,就會為多家企業帶來市場信息和產業鏈資源。比如會員單位華凌電纜,以往主要是做建筑電纜,進入協會以后,了解到更多行業領域,上新了機器人線纜、新能源汽車線纜、風電線纜等。湖南萬鑫精工,在山東設立北方公司后申請加入協會,如今他們在工業自動化、智能物流領域與協會幾十家企業達成了產業合作,提升了產品質量,優化了產業成本。”岳雙榮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目前協會作為國內唯一的機器任與高端裝備產業社團組織,有280余家會員單位,2020年至2022年三年實現協會內產業鏈配套37億元的業績,為企業找到上下游和專家團隊,也真正實現了將協會打造成為規模化、高端化、國際化的平臺,協會三年三次榮登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補短板聚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集中力量破除短板制約,對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山東產研院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補短板的前提在于找對短板。對此山東明確,要在精準梳理產業鏈圖譜的基礎上,省市縣一體化加強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項目謀劃。
近年來,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濟南二機床緊盯用戶需求,搶抓機遇,拿下新能源汽車沖壓市場眾多沖壓生產線訂單,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蔚來、理想、小鵬這些造車新勢力用的都是濟南二機床的沖壓生產線。濟南二機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趙明紀介紹,近幾年,企業突破了大型沖壓生產線伺服控制(伺服控制是對物體運動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等變化量的有效控制)、整線同步控制、五軸加工中心動態性能優化等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了全伺服高速沖壓生產線、自動線尾裝筐系統、五軸龍門加工生產線、中厚板自動焊接線等新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沖壓線,可以為全球沖壓用戶提供個性化、“量體裁衣”的整體解決方案。目前,企業主導產品技術不斷迭代升級,高端產品比重達銷售收入的80%以上。
近幾年,補短板一直貫穿于山東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全過程,要在此基礎上細化措施、明確任務,尤其是注重整體效應,對照當下全局要求確保補足的那塊“板”與其他“木板”之間充分咬合,才能更好地做好補齊短板這篇文章。

“目前高端制造業一個現狀就是——整體科技投入不足,企業都在爬坡期,與國際水平的差距雖然在不斷縮小,但仍然無法撼動跨國頭部企業的地位和市場占有率。”岳雙榮認為,機器人本體研發需要多學科技術積累,對一般企業而言是很難的,可謂任重道遠,“這個領域不是投入研發費用就會出現產品,成果專利技術僅僅是代表理論和一定技術水平,但要讓產品能夠接受市場的考驗,形成穩定性、可靠性的運用,經過工業生產線動態化的檢驗,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更好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協同創新、融通發展,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孫京軍表示,山東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加快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服務化延伸、生態化集聚,切實挺起山東“產業脊梁”。同時,力爭年內新增專精特新1000家、“小巨人”200家以上、單項冠軍200家。依托“鏈長制”機制,聚焦11條標志性產業鏈,深化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實施融鏈固鏈專項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