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玉
5月25日,臨沂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介紹“科學儲備 節糧減損”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臨沂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從四個方面著手,推動科學儲備、節糧減損,不斷優化全市糧食流通模式,為構建更高層次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進科學儲糧措施落實。一方面,開展政策性儲備糧庫新建擴建和綠色倉儲升級改造,推廣應用準低溫倉儲糧技術,顯著改善政策性儲備糧儲糧條件,提升糧食品質,有效減少規模存儲中的糧食損失損耗。另一方面,2007年-2018年,牢牢抓住國家局實施農戶科學儲糧示范倉推廣這一惠民政策,廣泛宣傳、科學籌劃、合理布局,積極為種糧農戶發放科學儲糧示范倉。同時,通過明白紙、小冊子和新媒體等多種途徑,向農民群眾廣泛宣傳科學儲糧知識,有力助推了農戶儲糧減損,實現萬戶千家藏糧于民。根據全市糧食儲存環節損失損耗調查數據,2022年臨沂農戶存糧綜合損失率約為5.5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加強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全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依托國家“優質糧食工程”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市建成23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實現產糧大縣全覆蓋,為糧農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產后“一條龍”服務,解決農戶“曬糧難、儲糧難、銷售難”等問題。同時,農業農村、供銷社等部門也加大了產后服務項目建設力度。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市共為農戶提供“五代”服務220多萬噸,有效降低糧食產后損失,促進了糧食提質、糧農增收。
引導企業開展糧油適度加工。指導糧油企業加大科研投入,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技術研發和轉移平臺,促進糧食加工企業從注重感觀的過度加工向注重品質的適度加工轉變,優化加工技術裝備和工藝,防止過精過細過度加工造成的營養流失和糧食浪費。大力發展糧油深加工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推進全麥粉、膳食纖維等功能性物質綜合開發利用,研發花生蛋白粉、食用菌糧等健康綠色產品,延長淀粉糖、乙醇等精深加工產業鏈,做到“吃干榨凈”,提高成品糧油出品率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率。
持續抓好愛糧節糧宣傳。著力培育節糧文化,大力弘揚“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和“四無糧倉”精神,把節約糧食、愛惜糧食作為糧食行業從業者的基本職業素養。加強糧食安全宣傳教育,打造世界糧食日、糧食科技周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品牌,普及愛糧節糧知識,倡導健康營養的飲食理念。鼓勵建設糧食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已建成省級基地4家,市級基地12家,保護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糧食機構舊址、倉儲加工設施和器具等,廣泛運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和網絡媒體等展示傳播糧食文化、普及糧食知識,開展愛糧節糧宣傳,引領帶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