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造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的“紙、紙板和紙制品可回收性評價方法”等12項造紙標準審查會順利舉行。
會議期間,中國造紙院副總經理劉俊杰介紹了ISO/TC6紙漿、紙、紙板等國際標準開展情況,為參加ISO 187:2022《紙、紙板和紙漿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條件及其監控程序》起草的專家頒發榮譽證。該標準是我國在2022年10月發布的造紙領域第一項國際標準,對我國造紙行業在國際上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提升有著巨大的作用。
今年1月31日,我國再次牽頭起草了ISO 9184-1:2023 Paper, board and pulps—Fibre furnish analysis—Part 1: General method《紙、紙板和紙漿纖維組成分析第1部分:通用方法》國際標準。該標準以我國國家標準GB/T 4688—2020《紙、紙板和紙漿纖維組成的分析》為藍本,對ISO 9184-1:1990國際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和補充,顯著提高了纖維組成分析方法的適用性和準確性,有助于推動行業數字化改革和產業升級,也有利于推動我國標準的國際互認和海外應用,更好地支撐和服務我國造紙產業、產品、技術、工程等“走出去”。
當下,我國造紙行業正在加速出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3月,我國造紙和紙制品業出口貨值為60.1億元,同比增長10.2%;2023年1-3月,我國造紙和紙制品業累計出口貨值為158.9億元,累計同比增長9.7%。
目前,太陽紙業、玖龍紙業、晨鳴紙業、山鷹國際等頭部紙企均積極展開海外布局。其中,晨鳴紙業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0多個分支機構,產品銷往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已初步形成全球化銷售網絡。據披露,晨鳴紙業2022年機制紙海外銷售量同比增加97.39%至81.44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53pcts至12.90%,成功實現量價提升,遠超行業水平。
同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也在不斷催化中國企業的“出海”效應。2022年,晨鳴紙業成功通過國家海關總署核準認定,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RCEP項下經核準出口商認定書,為其優化海外市場布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5月份造紙行業新增了120萬噸紙,8月份還有100多萬噸將會產出,到12月份也將繼續生產,而紙業建設周期一般在一年半到兩年,這意味著疫情期間投入的新產能正在陸續釋放,將在未來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充足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