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玉
6月5日,臨沂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通報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堅持理念引領,宏觀引領生態臨沂建設
堅持預防為主理念。通過環境公益訴訟,判令當事人消除、停止潛在或正在發生的損害行為,防止、減少或預防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行為的發生或限定在最小范圍內。對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原告提出的預防性訴訟請求,法院堅決予以支持。
堅持修復優先理念。建立以生態環境修復為中心的損害救濟制度,刑事案件將寬嚴相濟政策與修復性司法理念深度融合,把生態環境修復效果納入量刑情節考量;民事案件采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替代性責任修復生態環境,統籌適用刑事、民事、行政責任,最大限度修復生態環境。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貫徹民法典綠色審判原則,在礦產開采、土地利用等涉及生態價值類案件審理中,統籌把握好物盡其用與綠色發展的關系,辦案效果既要符合資源節約要求,更要注重其生態價值,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堅持多樣性保護理念。立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依法審理動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案件。審理重點生態區域非法獵捕、殺害瀕危野生動物等犯罪案件21件。
堅持裁判規范,法治推進生態臨沂建設
突出案件審理規制。2022年至2023年5月,全市法院共審結環境資源一審案件1893件。環資審判堅持從生態環境系統整體性著眼,刑事打擊、民事保障、行政監督“三審合一”職能作用充分發揮。
突出山林田地重點。蒙山作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有860種野生植物,1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保護好這些珍貴生態資源,臨沂法院確定平邑縣蒙山生態資源審判法庭跨區劃集中管轄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范圍內環境資源案件,審結相關案件21件,用司法手段示范保護八百里沂蒙的生態環境。
突出碧水藍天攻堅。人民法院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審結水污染案件64件,助力打贏碧水藍天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與淮委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在劉家道口樞紐,高標準建成臨沂中院沂沭河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實現環資案件跨域集中管轄、全域司法協作,將其打造為環資審判的窗口、環保教育的課堂、協作共治的平臺,成為全省全國環資審判的一張名片。
堅持機制創新,創新保障生態臨沂建設
實行審判組織體系化保障。市法院黨組高度重視環資審判工作,2022年8月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正式實體運行,全市14個基層法院全部實現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全覆蓋,全市環境資源審判步入規范化、專業化、體系化軌道,環境資源案件“三合一”集中審理,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完善審判機制專業化運行。深化環資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歸口管理、集中審理,將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犯罪案件28個罪名,涉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民事糾紛案件29個案由,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林業、漁業、水利等部門行政案件6個案由,集中到兩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部門審理,將環境資源審判智能化管理系統,嵌入全市法院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用資源節約的審判方式辦理環資案件,環資審判專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聯動濃化多元化共治氛圍。聯合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15個部門下發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凝聚了環境資源保護的合力。聯合公安、檢察、生態環境下發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實施意見,共同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2022年,7個單位和個人受到省法院表彰,臨沂中華蟾蜍放生、武河濕地保護、聯動水上執法等做法在《人民法院報》3次頭版、1次整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