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元春
6月5日,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指導,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中海石油(中國)公司天津分公司、濱州市政府舉辦的2023年度全國放魚日暨世界海洋日系列宣傳活動啟動儀式——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修復增殖放流公益行動,在渤海灣近海正式啟動。活動以“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將向渤海灣投放半滑舌鰨、褐牙鲆、中國對蝦、毛蚶、三疣梭子蟹等土著品種,累計投放3.5億單位。

啟動儀式上,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活動宣傳片,市民代表宣讀《“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倡議書》。啟動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在指定海域將一批批鮮活魚苗順著放生板投進了渤海灣。
據悉,此次增殖放流活動,是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開發工程漁業資源生態補償專項放流行動之一。活動旨在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增殖放流事業,逐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相互配合、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長效機制,對推進海洋與漁業生態文明建設,營造社會各界關注生態文明、共創文明城市的濃厚氛圍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濱州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嚴格執行海洋伏季休漁、黃河禁漁等國家政策,完善生態補償、海洋公益訴訟、海洋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等有關制度,探索“生態+”漁業生態保護新路徑,為推進漁業資源修復、現代漁業產業發展釋放了政策紅利,增添了強大動力。
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是養護水生生物、改善水域生態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2019年以來,濱州市持續開展漁業增殖放流行動,累計投入7000余萬元,共放流23.58億單位水生生物。放流品種全部為本地品種,取得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時,有力修復了海、河、湖水域生態環境和漁業物種資源,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