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建軍 通訊員 郭崇冰
近日,無棣縣舉行“大干2023·無棣奮勇爭先”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魯北高新區專場,魯北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趙吉義介紹了魯北高新區經濟發展方面相關情況,并同魯北萬潤智慧能源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占儒回答記者提問。

據悉,多年來,魯北高新區在無棣縣經濟發展大局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持續發揮著財稅“頂梁柱”的作用。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園區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堅持創新發展、科學發展、規范發展不動搖,在“高”“新”發展上精準發力,推動了園區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在經濟指標、項目推進、基礎配套、服務企業、雙招雙引、安全環保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
趙吉義介紹,魯北高新區是無棣縣工業重要聚集地和經濟增長極,是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山東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是擁有魯北企業集團、鑫岳化工集團、三岳化工集團、大唐魯北發電、魯渝博創公司、魯北萬潤公司6大企業集團、88家獨立法人單位、從業人員1.3萬余人、累計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年產值500億元的綜合性產業園區。2018年被省政府批復為首批省級化工園區,同時列入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基地“四區十園”之一。
經濟指標喜人。2022年,園區頂住疫情多點爆發、市場行情下行等壓力,迎難而上、加壓奮進,實現工業總產值506億元、稅收26.88億元的好成績。今年以來,在市場形勢持續低迷的情況下,1-5月份園區實現稅收14.07億元,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了磅礴力量。
產業布局合理。園區產業縱向延伸、橫向關聯、相互配套,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硫磷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五化”融合的產業集群。在企業培育上,魯北企業集團是中國化工企業500強,2020年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鑫岳集團2022年列中國民營化工企業百強榜第33位,是全國最大的環氧丙烷生產基地。
“十四五”期間,園區重點發展鋰電和高端化工產業。鋰電產業以2萬噸碳酸鋰、3萬噸磷酸鐵鋰項目為起點,重點發展鋰電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2021年,園區引進了湖北萬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6萬噸磷酸鐵鋰聯產66萬噸磷酸鐵和上海晉瑄智能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電池級電解液添加劑,布局了一系列鋰電新材料項目;形成了海水養殖-冷卻-淡化-提溴-制鹽產業鏈條;破解氧化鋁產業瓶頸,繞開電解鋁產業禁區,走特色高端化學品鋁發展路線;多工藝拓展鈦白粉生產規模,鈦產業在現有31萬噸規模的基礎上,新上36萬噸氯化法等項目,十四五內形成67萬噸鈦白產能,加快打造全國最大的多元化鈦白粉基地;大力發展煉化一體化發展低碳烯烴產品鏈,以現有的鑫岳燃化項目240萬噸原油進口和使用指標為支撐,通過延伸“油頭化尾,少油多化”產業鏈條,發展烯烴一體化,同時依托臨港優勢,外購丙烷、乙烷、甲醇、原料油等,發展丙烷脫氫制丙烯、甲醇制烯烴等關鍵龍頭項目,延伸發展聚醚多元醇、聚氨酯、高端樹脂等化工新材料產品。
基礎配套完善。園區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管網、消防、通信、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已建成“八縱八橫”16條主干道路;供水源3處,日供水能力17萬方;綜合污水處理廠3個,日處理廢水能力25萬噸;建成3座110kv變電站和2座220kv變電站;熱源點3個,蒸汽供應能力達1943噸/時;天然氣節能CNG標準供應站1座,日供氣能力30萬立方米。投資2200萬元建成集安監、環保、應急、有毒有害氣體在線監測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化綜合數字平臺,實現了重大危險源和重點部位實時監控。投資3600萬元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的實訓中心、投資2300萬元的魯北特勤消防站均已投用。投資7300余萬元實施了馬頰河北部園區“六路六橋”工程,道路總長度8.9公里,打通了園區連接大濟路的新通道。投資800萬元實施了智慧園區提升——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網絡能力建設工程,增強了園區環保在線實時監測能力。投資1.03億元實施了馬頰河南“四縱一橫”5條道路及排水工程,道路總長度 8.87公里,已全部竣工通車。投資2700萬元鋪設完成了17公里雨水管網。投資6200萬元實施110kV魯渝博創變電站改接電纜線路工程和濱州大楊~萬潤220kV線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