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都有哪些民俗活動呢?”6月17日上午,在濱城區秦皇臺鄉富民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粽葉飄香 品味端午”親子活動如約而至。志愿者一邊教大家包粽子,一邊向孩子們講述關于端午節的文化,感受傳統民俗魅力。

當晚七點,在振興新村實踐廣場上,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演出送到了群眾家門口。盡管天氣炎熱,但依然沒有阻擋住村民的熱情。演出現場,演員們精彩的演出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
送戲下鄉、閱讀分享、非遺傳承、心理關愛……在秦皇臺鄉,閑暇之余,可以到書屋品味書香,獲取新知;可以參與手工制作,感受傳統文化;可以到文化健身廣場唱起來、動起來,強身健體。群眾文化活動已然成為村民生活的日常。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關系著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近年來,秦皇臺鄉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布局,依托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形成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樞紐、實踐站為基礎的功能配套、設施齊全、覆蓋全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了“表演有舞臺、健身有器材、交流有場所、娛樂有去處”,全面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每天傍晚,是各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最熱鬧的時間。散步的、鍛煉的、跳舞的、聊天的,人們聚在一起,各得其樂。

“以前沒有這個大舞臺和廣場的時候,晚上村民大多只能在家看看電視或者聚在一起聊天,如今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大家有時間就來到這里散心、鍛煉身體、跳跳舞,豐富了村民的夜生活。”富民新村黨總支書記張樹民高興地表示。
張西村民侯萬榮唱戲好聽,十里八鄉人盡皆知。每次文化演出,她都要上臺“亮相”,“以前農村沒啥文化活動,晚上都在家看看電視,非常悶,現在有這么好的地方,還有文化活動,只要有演出,我都要唱幾句。”侯萬榮笑著說。

如今,在文化活動中,群眾逐漸從臺下走到臺上,從觀眾變成主角。目前,全鄉48個自然村都組建了文藝團體,群眾登上舞臺,展示自我的機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自信。
“多彩的文化活動,凝聚了群眾力量,激發了內生動力,讓鄉村煥發了新活力。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為出發點,開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推進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不斷增加‘關鍵詞’、融入‘新元素’、謀劃‘新主題’,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成效,讓文化惠民點亮群眾幸福美好新生活,為鄉村振興凝心聚力。”秦皇臺鄉黨委書記張碩說。
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圈,讓秦皇臺鄉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貼心、更暖心,也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更充實,村民的文化獲得感映在笑臉上、舞在腳步中。截至目前,全鄉共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80余場次,群眾參與達7000余人次。(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