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元春 通訊員 李蓓蓓 劉葉挺
走進位于鄒平市明集鎮西閘村的苗家老粗布非遺展廳,掀簾而入,淡淡的艾草香味陣陣飄來。“你們來得正好!來,給你送上我們手工縫制的香囊,祝您端午安康。”端午節即將來臨,明集鎮苗家老粗布非遺傳承人孫春香正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孫春香首次將端午節文化元素融入粗布中——手工做香囊、端午粽刺繡,在“多彩”的“風味”中展示出了一股別樣的傳統文化的魅力。
她將一把艾葉塞進香囊,再用針線穿進香囊進行封口,最后把針腳小心地藏到香囊里面,一個既緊實又美觀的香囊就做好了。“做香囊的粗布全是我們自己一梭一梭織出來的,裁剪、疊加拼角、縫制、入艾……再一針一針縫制起來。”孫春香介紹,別看一個香囊不大,全部完成可能得好幾天時間。
為了迎接端午節的到來,圖個吉利安康、國泰民安的好兆頭,孫春香還淘換了一個粽子圖案小樣,準備做一批具有端午節文化氣息的粗布產品。

在選定了做刺繡的粗布式樣后,孫春香拿過繡花針比對著小樣,“刺的時候一定要慢,力道要均勻,不然圖案的邊緣會不平整。”她一邊操作著一邊向工坊的大姐們講解著。針線仿佛聽話一般,在她手里進進出出,針腳整齊地排列著,一圈一圈過后粽子的大致輪廓已呈現出來。
“做工藝,不僅要保留傳統,而且要尋求創新。”孫春香說。艾草香囊、端午粽刺繡,一件件具有濃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工藝品在她的一針一線中悄然誕生,非遺與端午的交融給人們呈現獨具特色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