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服務濱州發展中進一步突破思維定勢、提升改革創新能力,連日來,濱州赴深圳“體悟實訓”團隊深入實地調研,推動思想解放,實現“思想破繭”和“思維變革”,并對深圳的改革和發展路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為一個沒有農村、沒有農民的城市,深圳95%的食用農產品、85%的食品和100%的糧食均源自外地輸入,具有明顯的食品安全輸入性風險特征。為了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基礎上滿足消費者的旺盛需求,深圳2018年啟動了“食品安全戰略工程”,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了“圳品”食品城市品牌。

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守好百姓“菜籃子”“米袋子”。面對超2000萬的人口和龐大的市場需求,深圳按照高于國標、對標一流打造“圳品”,從審核到評價,從農田到餐桌,“圳品”以高標準要求食品質量。通過對食品“全鏈式”標準化管理,深化從產地源頭到市場終端的標準銜接。截至2023年5月,深圳共評價通過343家企業1235個“圳品”,覆蓋全國26個省區市、282個縣、489個基地,涵蓋30個大類190個品種。
打造高標準城市食品品牌,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圳品”標準的研制,以國家標準為基礎,對標國際及發達地區標準,結合深圳實際研制“圳品”團體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戰略性、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為“圳品”工作提供堅實基礎依據與技術保障,引領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深圳已經研制發布500項“圳品”標準體系、537項“圳品”團體標準、663項四級評價文件。
聯動鄉村振興發展,攜手譜寫共同致富新佳話。以“圳品”為紐帶,推進深圳大型企業、科研機構與云南、廣西、內蒙古、黑龍江等多個對口幫扶地區政府、合作社等建立合作關系,打通供應鏈和產業幫扶渠道,帶領當地老百姓共同致富,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濱州市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創建工作,緊緊圍繞“創品牌、保質量、興產業”目標定位,精心策劃并打造了“食域濱州”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推出了沾化冬棗、陽信鴨梨、濱州對蝦、渤海黑牛、洼地綿羊、青陽小米、長山山藥、惠民香菇、金絲鴨蛋等獨具特色的“九珍寶”,帶動了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但總體上與上級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必須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助好力、服好務。
完善聯接機制。加強與品牌授權農業企業合作,推動更多品牌產品使用“食域濱州”品牌標識,授權企業力爭達到50家以上,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相互依托、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性共贏機制。
完善運營機制。學習借鑒其他地區好的市場化運營經驗,完善品牌運營制度,支持品牌運營商建立“食域濱州”產品溯源平臺和線上營銷平臺,形成完善的質量監管和品牌運營機制。開展品牌服務。根據“食域濱州”品牌授權企業需要,加強與京東公司、濱州學院和策劃機構的合作,搭建品牌公共服務平臺,深入企業開展“品牌行”活動,為涉農企業提供品牌策劃、電商運營、網絡直播、線上營銷、包裝設計等品牌服務。
開展宣傳推介。加強品牌宣傳推介,積極組織農業企業參加全國農交會、農博會、農洽會、農民豐收節等展會活動,通過品牌產品展銷、商業廣告宣傳、組織品嘗體驗等多種方式,宣傳推介“食域濱州”品牌,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企業效益。
開展“圳品”創建。積極開展“圳品”認證創建活動,培育更多的濱州綠色優質農產品成為“圳品”,直供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不斷提升濱州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