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嘗嘗,咱這秦臺西瓜放心吃,不甜不要錢。”7月1日傍晚,在濱州大劇院西瓜助農銷售服務點,來自秦皇臺鄉北小趙村的徐士青一邊忙著給市民稱著瓜,一邊高興地說道,“這還得感謝鄉政府,幫忙安排了這個攤點,不僅價格好,瓜還賣得快。”
在濱州城區,很多市民發現,多個小區和市場出現了帶有“秦臺”西瓜定點售賣的點位牌。這是為給瓜農解決銷售困難問題,秦皇臺鄉聯合對接市區城市管理執法局開展的“黨建聯建·西瓜助農”活動。

秦皇臺鄉因地處黃河下游,土質砂壤,氣候條件適宜,尤其是使用黃河水澆灌,長出的西瓜以個大、味甜、營養豐富、耐儲運而著稱,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在魯北地區乃至全省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素有“西瓜之鄉”的美譽。
秦皇臺鄉每年的西瓜種植面積都在1萬畝左右,進入7月后,集中大量上市銷售。
種瓜不易,銷售更不易。據秦皇臺鄉黨委副書記李濤介紹,每年當地瓜農的銷售方式無非就是兩種形式:在田間地頭售賣,需要有中間商,這樣價格會低一些;再就是進城沿街擺攤,會因占道經營容易被處罰。而集中成熟的西瓜一旦滯銷囤積,瓜農就會損失慘重。
如何幫助瓜農把西瓜賣出成了秦皇臺鄉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
“我們與相關部門進行對接溝通,兼顧惠農、便民和市容管理,以“黨建聯建· 西瓜助農”為主題,科學規范設置西瓜便民銷售點,最終在助力瓜農增收、方便市民購買和保障市容市貌秩序的同時找到了‘最優解’。我們全市統一繪制‘西瓜地圖’,規范配置點位,統一招牌、遮陽棚、垃圾桶、食品袋、公平秤等,規范組織銷售。”秦皇臺鄉黨委書記張碩說。

“老板,西瓜咋賣的,給我挑兩個西瓜。”“好嘞,稍等,馬上就來!”在位于黃河十二路望海花園銷售點上,附近市民絡繹不絕地問價買瓜。來自秦皇臺鄉任馬村的瓜農任延興忙著招呼顧客,而這已經是他今天賣的第三車了,“政府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了,現在有了便民臨時銷售點,終于能安心賣瓜了,再也不用打游擊了,不但賣得快,而且價格還好。”
稱重裝袋、搬運裝車、聯系賣瓜,在各銷售點,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忙得不亦樂乎,幫著瓜農售賣西瓜。這是秦皇臺鄉為幫助瓜農賣瓜成立的“秦心為民”志愿者服務隊。

“我們建立了微信群,讓附近的小區居民進群,方便他們購買,盡最大所能幫助瓜農賣瓜。”志愿者李新軍介紹,這幾天,通過群發消息、朋友圈推送、聯系好友等線上和線下不同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推介,當上了“賣瓜郎”。
“前天剛在這里買的,很甜,就在家門口,走兩步就到了。”正在選瓜的王女士表示,去超市或者市場離家遠,來回拎著重,價格也相對較高,“有了這個點以后,買瓜近了,新鮮好吃還實惠。”
“為了讓瓜農效益最大化,我們通過設立臨時銷售點解決瓜農賣瓜難題,實現‘地頭’與市場的直接對接,解決了產品的銷路和價格問題,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張碩表示。(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