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山東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實踐典型案例》(第二批),15個典型案例入選。
這15個典型案例分別是:威海市環翠區里口山生態產業化經營案例,曲阜市尼山圣境文化賦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沂南縣朱家林田園綜合體生態產業化經營案例,棗莊市中興煤礦國家礦山公園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案例,東營市現代農業示范區“草—牧—園”濱海鹽堿地治理提升生態產品價值案例,昌邑市林業生態產業價值提升案例,煙臺市“藍碳經濟”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五蓮縣生態產業化經營案例,淄博市黛青山礦坑生態修復治理案例,曹縣黃河故道濕地公園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案例,榮成大天鵝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案例,安丘市打造文冠果生態經濟兼顧的健康藍海產業經營開發案例,蒙陰縣“三化一體”開發山區生態資源產業化經營案例,東營市龍居鎮“兩山”轉化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棗莊市山亭區生態旅游產業化經營開發案例。
生態產品是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生產共同作用所產生的、能夠增進人類福祉的產品和服務,是維系人類生存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必需品。此次山東省對各市上報的實踐案例進行總結梳理,評定15個案例,將更好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探索。(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