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山東
聊城:告訴你一個不同凡響的葫蘆!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加入時間:2024-10-17 16:22:08  

國慶黃金周剛過,聊城市東昌府區知名歷史文化景區中華水上古城,迎來了一場盛會——第十六屆中國江北水城·兩河明珠(聊城)葫蘆文化藝術節。由于客商眾多,原定于10月14日結束的文化節,延期一天至15日結束。四天時間,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7000余名葫蘆客商、種植戶、葫蘆文玩愛好者和學者、藝術家齊聚聊城,共享葫蘆文化盛宴,文化節規模空前,游客接近20萬人次,銷售額達到2.9億元。

葫蘆節精品展銷區 吳光冕 攝

葫蘆節展銷區 吳光冕 攝 

“一個不同凡響的葫蘆”

葫蘆的諧音是“福祿”,自古以來就象征著吉祥、幸福,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華文明重要的文化符號。10月12日上午,中華水上古城的展銷區人潮涌動,種類繁多、形狀不同的大批天然葫蘆,做工精細、圖案各異的葫蘆藝術品、文創產品擺滿了知名歷史遺跡、中華水上古城中心的城樓——光岳樓周圍的東西南北四條街道。站在街道上環顧四周,滿眼都是大大小小的葫蘆,令人目不暇接。

葫蘆文創產品 吳光冕 攝

葫蘆手串 吳光冕 攝

本屆葫蘆文化節的主題,是“告訴你一個不同凡響的葫蘆”。“不同凡響”在何處?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孟昭連認為,“規模大”算是其中一項。

“葫蘆文化節并非聊城獨有,其它地方也有舉辦的。”孟昭連說,他參加過遼寧葫蘆島、天津等地的葫蘆文化節,但在聊城東昌府區舉辦的這一屆是規模最大的,不僅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有可能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他至少來聊城參加過十屆以上的葫蘆文化節,首屆也來過。文化節不僅規模越來越大,葫蘆的品種也越來越多。“那種長脖子系扣的葫蘆叫油錘葫蘆,是很久以前香油坊里搗香油用的,是不多見的品種。還有蓮花頭葫蘆,也是近年才有的新品種”。

種類繁多的葫蘆 吳光冕 攝

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商們,對這次葫蘆文化節信心滿滿,參展熱情十分高漲。因為報名火爆而場地展位數量有限,這一屆葫蘆文化藝術節于10月4號就提前停止報名。一位來自河南的蓮花葫蘆展銷戶向經濟導報記者透露,他從昨天開始擺攤,到現在已經賣出不少葫蘆。“有幾個品相好的,一個賣了一千多元,其余的也能賣七八百元。”

葫蘆藝術品 吳光冕 攝

葫蘆工藝品 吳光冕 攝

經濟導報記者在展區走訪時發現,參加文化節的葫蘆種類繁多,大小懸殊,小的從一厘米到幾厘米,大的從十幾厘米到一米多高不等。未經過加工的葫蘆價格從一元多到幾十元不等,樣式特殊、尺寸大的也有上百元或者幾百元一個。

據了解,加工葫蘆的流程是曬干、打皮,經過打磨后再進行烙畫、雕刻、彩繪、剪接、鑲嵌、編織等綜合工藝加工。加工后的成品和范制后形狀奇特的葫蘆工藝品,一般的幾十元一個,工藝復雜和品相好的幾百元、上千元甚至更高。名家制作的葫蘆價格會翻倍,一些精品的價格上萬元甚至更高。

聊城葫蘆文化的根基

葫蘆文化在聊城的傳承,有超過500年的悠久歷史。而今,葫蘆產業作為聊城市東昌府區的一大特色與亮點,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有強勁的產業發展潛力。葫蘆工藝品,不僅得到許多聊城人的喜愛,而且這種喜愛有極強的磁性,能夠跨越年齡和地域界限,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這里成為中國葫蘆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葫蘆種植、生產、加工集散地,銷售額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5%。

葫蘆節展銷區 吳光冕 攝

“我們這里,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都有,一般年輕的就買個小點兒的葫蘆玩,年齡大的就買個大葫蘆擺在家里。”聊城本地參展商李女士介紹說,因為葫蘆的諧音是“福祿”,富有美好的寓意,不少人都特意擺放在家里。閑暇時她從抖音、快手、淘寶平臺上進行直播帶貨。“收益還是不錯的,現在淘寶和快手有一萬多粉絲,抖音也有七八千粉絲。” 李女士說。 

在光岳樓附近的一個展銷攤上,經濟導報記者見到了正在雕刻葫蘆的非遺傳承人路先生,他從事葫蘆雕刻已經幾十年了。一只只喜鵲在他手中刀具的雕刻下逐漸呈現、栩栩如生。家住聊城的李藝萱,在路先生的攤位上買了一個葫蘆,請路先生雕刻上給同學的生日祝福。李藝萱說,她和媽媽每年都會參加葫蘆文化節,還挑選了一個葫蘆送給爺爺。

這場規模宏大的葫蘆文化節,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前來參觀、學習。“我參加了六屆聊城葫蘆文化節,總體感受是辦得越來越好。”北京吉祥八寶葫蘆手工藝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火繪葫蘆”代表性傳承人牛成果說,聊城市對葫蘆文化產業的扶持和宣傳力度全國排名靠前,聊城的農文旅融合模式也逐漸成熟,這次文化節對業內人士而言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   

葫蘆文化藝術節開幕式 吳光冕 攝

南北融合拓發展前景

本屆葫蘆文化節名稱中,“江北水城”和“兩河明珠”是主要元素。這與文化節的舉辦地高度契合——“江北水城”的核心區是主會場,依托黃河與運河的聊城市,近年來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堪稱“兩河明珠”。

其實,中華水上古城的四條街道只是主會場的一部分,主要以天然葫蘆和葫蘆工藝品的展示、零售為主。而在距離主會場22公里的東昌府區堂邑鎮路莊,集聚了以天然葫蘆和葫蘆工藝品加工配件批發為主的眾多商家,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路莊號稱“中華葫蘆第一村”,是遠近聞名的葫蘆專業村,堪稱隱身葫蘆文化節幕后的另一個主會場。

本屆葫蘆節的“不同凡響”之處,除了“規模大”,還有“格局大”。

在10月12日下午舉辦的葫蘆產業高質量發展對話會上,經濟日報社原總編輯、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馮并作了題為《葫蘆文化與水文化》的報告。報告不僅梳理了葫蘆文化在聊城發展演變的歷史,也闡述了葫蘆文化與水文化的關系,同時,也提到了葫蘆文化與大運河的流通關系。他還提出了打通聊城運河節點,恢復昔日聊城在運河中的樞紐地位,助力葫蘆文化和水文化發揚光大的設想。南開大學孟昭連教授,則講述了葫蘆文化的歷史積淀和世界葫蘆藝術發展的概況,講述了中國各地葫蘆文化和聊城工藝葫蘆的演變、傳承,葫蘆器品種及地域特色。北京石景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楊金鳳,介紹了自己研究中國古代葫蘆藝術品和考察海外葫蘆藝術的經歷,對聊城葫蘆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葫蘆產業高質量發展對話會,對以東昌府區為核心的聊城葫蘆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吳光冕 攝

聊城農科院高級農藝師軒華強和來自聊城大學的劉昆教授、穆紅梅教授,分別就葫蘆新品種的培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人才的保護、培養,運用生物技術解決連作障礙問題等作了報告。六位嘉賓從不同的角度,對以東昌府區為核心的聊城葫蘆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給與會者以啟示。現場有不少聊城大學的學生和志愿者,他們閃亮的眼神、認真記錄的側影,折射出葫蘆藝術在這片土地上傳承的希望。

這種希望和產業發展的遠景,也體現在有更多的學者關注葫蘆產業、關注東昌府區。10月13日下午5點,一場關于聊城葫蘆產業發展的民間座談,在路莊一間掛著“葫蘆秀才”招牌的葫蘆藝術工坊內展開,長期關注聊城葫蘆產業發展的濟南學者張冰、北京學者楊金鳳、濟南大學教授劉東濤,與來自廣東的“南派葫藝術”創立者鄭志開,圍繞葫蘆產業的發展展開了熱烈討論。鄭志開在葫蘆藝術界頗有名氣,連續十八年每年都來東昌府區,“平均每年至少來三趟,這一次在這里呆了半年多了。”他在路莊開了一家“葫蘆秀才”藝術工坊,說自己之所以鐘情聊城,是因為這里有最好的天然葫蘆。

事實證明,隨著東昌府區葫蘆產業的發展壯大,這里也成為國內外葫蘆文化和葫蘆工藝交流傳播的勝地。既有東昌葫蘆雕刻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玉成、東昌葫蘆第六代傳承人王樹峰,也有像鄭志開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葫蘆達人”。

也許,聊城從政府到坊間對葫蘆產業共同的巨大熱情,體現了本屆文化節的第三個“不同凡響”之處——潛力大。這種潛力所體現的,不僅是葫蘆產業的發展,也包括以葫蘆為媒介,以葫蘆產業為平臺的對文旅產業的促進。正如東昌府區旅游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王濤所說:“我們將通過本屆葫蘆文化藝術節,為全國的葫蘆業戶搭建一個文化交流、技能展示、銷售的平臺,進一步豐富文化元素,提升服務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加強和各地葫蘆協會的交流,把中國葫蘆文化藝術節打造成聊城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自2007年起已經成功舉辦16屆的葫蘆文化藝術節,不僅見證了以東昌葫蘆雕刻為代表的葫蘆產業蓬勃壯大,而且也成為文化“兩創”的成功實踐,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也成為推動聊城及東昌府區文旅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民  見習記者 賈義航)




編輯:史飛雪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