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融聚力,向‘新’發展”——10月22日至23日,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2024產業投融資大會暨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動如期舉行。大會聚集了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山東省內外重點企業,銀行、基金、券商、擔保、保險等投融資機構各方代表500人,意在搭建國家級產融合作平臺,分享先進地區創新實踐經驗,共創產融合作新機遇。
“工業是基底,金融是血脈。我們深刻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引導金融資源加速投向新型工業化。”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海波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山東已有7個市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數量居全國首位,在近期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背景下,山東持續加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產融合作進一步拓展空間、創造紅利。
讓制造業“牽手”金融資本
10月21日上午,青島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在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揭牌成立,標志著青島市在優化金融服務體系、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據悉,青島融資擔保集團經營范圍涵蓋普惠性小微擔保、科技創新融資擔保、融資再擔保、債券發行擔保、履約擔保、信托產品發行擔保等各類擔保業務,將分步整合青島市7家市級國有融資擔保機構和8家區(市)國有融資擔保機構,最終實現注冊資本不低于100億元,有望成為山東省規模最大的融資擔保集團,為青島市中小微企業、“三農”主體、科創企業和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青島融資擔保集團董事長黃應勝曾任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工委副書記、管委常務副主任,參與推動了該區金融賦能科技和產業創新歷程。
青島嶗山區是國內產融合作創新高地,擁有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這一主打金融業的功能區,已集聚金融和類金融企業超過1300家,含24類金融業態,2023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26.44億元、金融業稅收138.16億元,以全市2‰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市20%的金融業增加值和嶗山區20%的GDP;集聚創投風投機構80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規模840多億元,目前已形成4大主導產業、4大專業化園區、7條標志性產業鏈,集聚了一批重要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創新平臺、高端人才和數字基座。
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探索創新路徑,成為國內繼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之后第三大擁有獨立管委會的金融聚集區,也成為山東引聚金融活水投向新型工業化的一個縮影、一張名片。

在2024產業投融資大會上,啟動了青島市“一城一策”產融合作方案——“山海”計劃,助力青島優質企業乘風出海、藍色經濟擴容增新、金融承載區與制造業協同聯動;發布了《先進制造業集群金融服務同心圓圖譜》,展現了金融服務先進制造業集群的五大全新路徑,勾勒出集群、金融協同發展的生態圖景,并啟動了先進制造業集群金融服務“同心圓”行動,助力金融服務與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度融合,加速向世界級集群邁進。同時,會上發起了“金融助力新型工業化行動—青島金家嶺倡議”,為推動金融有效賦能實體經濟,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謀勢、蓄勢、聚勢。
“這次大會為制造業與金融資本的更好協同搭建了橋梁,相信一定能夠帶來更多的金融活水,推動產融合作邁上新臺階。”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期間表示。



大會由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島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山東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主辦,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理委員會、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嶗山區人民政府承辦。大會同期舉辦了未來產業、智能制造與新材料、上市企業并購重組3場投融資路演,以及4場專題對接會和1場并購重組專題培訓會。
青島乘風“首創經驗”
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助力,也為金融業自身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空間和機遇。在海爾、海信等龍頭企業帶動下,青島市智能家電產業鏈企業已超過千家,目前青島家電產量約占全國的10%,產業集群規模超過3000億元,2028年有望突破6000億元。
張海波在2024產業投融資大會開幕式上介紹,青島作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之一,是山東的工業龍頭,工業規模占全省的13%,產融合作的基礎優勢明顯,擁有2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制造業創新中心等一大批“國字號”產業載體,打造了“青融通”平臺、創投風投大會等一系列標志性產融品牌,為全省和全國提供了“首創經驗”。
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青島、濟南、淄博、煙臺、濰坊、威海、德州7個市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這些城市明確了各自的產融合作指標,展示了各自的重點試點舉措,明確了重點產融服務主體。
例如,青島向著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兩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打造包括家電、汽車、裝備、化工等在內的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隨著中車四方、四方車輛所等中車集團核心企業落戶青島,目前該市動車組年產能超過1600輛,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全國60%的高鐵動車、25%的地鐵產量產自青島。
“我們正在深化與央企的合作,加快提升建造配套能力,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爭創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芯恩、京東方、歌爾等骨干企業陸續投資落戶青島,正在形成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近年來,產業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趙豪志說,青島正進一步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建強產業基金,推動實現集群化、生態化發展。同時,還大力推動制造業產業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全市87%以上的規上工業都建立了自主研發機構、開展創新活動,有50多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運行,每年實施1000家企業數轉智改,支持50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圍繞這些重點領域,青島共梳理出總融資需求950億元的249個項目,集中向金融機構進行推介,期待這些優質項目會成為產融對接新的結合點。
深交所將接續支持山東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資本市場的重大機遇。如何讓金融優勢資源聚集到高質量發展戰略上來,聚集到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來?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沙雁在大會期間介紹,深交所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加大服務力度,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國家產融合作“一城一策”活動打造成雙方合作的重要品牌和重點產業鏈培育基礎工程載體,依托科融通平臺,服務優秀科技企業約3萬家,促成產融對接超過3000單;深化股交通、科融通、培育通、成長通四層平臺的協同機制,打造智能化的服務體系。

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為引導金融資源加速投向新型工業化,山東著力加強規劃引領,制定實施先進制造業投融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建立以融資項目庫、機構資源庫、投融資平臺為主體的“兩庫一平臺”體系,全方位構筑金融服務生態;著力優化股權融資,在齊魯、藍海兩個股權交易中心開設“專精特新”專板,全面打通“四板”轉“三板”綠色通道;著力抓實上市培育,創新“泰山登頂”專項行動,優選潛力企業作為上市培育“金種子”,近3年支持55家專精特新企業在國內A股上市。
深交所與山東始終相向而行。沙雁介紹,深交所在山東設立了5個服務基地,實施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資本市場行動專項方案,近5年把脈問診山東省的擬上市企業860余家,開展各類培育活動。“截至目前,山東省已經有172家企業上市,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百億以上市值規模的企業有8家。”沙雁說,深交所將一如既往融入山東經濟布局,加大對重點產業鏈、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力度,加強股、債、基、演等多元化產品供給,探索政、產、學、研、金協同推進科技創新的新模式,促進形成各類資金接續支持循環投入的健康生態,為山東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的資本助力。
按照部署,深交所將塑造適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機制,強化與產業政策的協同,積極推進落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融資發展綠色通道機制,推動縮短優質科技型企業上市周期,持續落實科創債、知識產權證券化相應的報審制度機制,精準對接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對科技產業創新園區、新能源及新基建REITs的支持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工具高質量發展,加快落地并購六條,推動活躍并購市場,支持優質公司做優做強主業,助力傳統行業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此外,將統籌優化市場服務體系,強化從知識產權、企業培育到上市公司監管的協同銜接,“股、債、基、REITs、ADS等產品開發推廣我們都會協同推進。”沙雁說。
2024產業投融資大會釋放出了一個強信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國建設的共識已經形成,支持制造業發展的力度持續加大,更多金融資源正源源不斷地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鏈鍛長補短、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等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實施配置,同時產業資本對金融資本的吸引力和增值能力也在逐步增強。
“但也要看到,”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加速布局,產業對金融要素的需求仍在大幅增長,還有一些地區和企業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質效還有更高期待。”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深化政、產、金、服合作,充分發揮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先行先試作用,創新產融合作模式和路徑,推動產融合作工作再上新臺階。
辛國斌透露,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提振產業投融資的信心,積極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投資和“兩新兩重”項目建設,明確投融資方向;培育新質生產力關鍵場景,拓寬產融合作廣度和深度,深入挖掘金融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結合點,以優質金融資源助推新興產業發展;圍繞戰略性、關鍵性領域,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國家級高新技術培育等工作,深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多措并舉打造產業和金融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良好生態;優化企業服務,筑牢投融資供需對接基礎,在完善助企融資機制上下功夫,健全多層次、多渠道、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和保障體系,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大中長期資金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提振企業發展的信心。
新聞同期聲
20個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簽約,總投資109億元
“2024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融資路演對接會”10月22日下午在青島舉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銀企簽約儀式成為這次對接會的“重頭戲”,現場簽約項目20個,總投資109億元,擬授信或股權投資金額23.54億元。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茂慶介紹,今年以來,在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的引領下,山東把推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作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統籌實施高端化躍升、智能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本質安全提升、優質設備供給五大行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提速加力,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1—9月,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5%,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5%,分別高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11.6和5.6個百分點。
今年,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進一步搶抓“兩新”政策擴圍加力機遇,優選儲備設備更新重點項目6570個,總投資超1.7萬億元;推動935個項目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專項再貸款項目清單,數量居全國首位;新推薦1570個項目申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二批清單,貸款需求1389.8億元,為銀企雙方深化務實合作、積極爭取再貸款政策奠定了堅實基礎。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規劃與技術改造處處長李衛東重點對《2024年山東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清單》(下稱《清單》)向與會金融機構進行推介,旨在幫助不同類型的企業需求與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實現精準、高效聯動,助推產融對接加力提速。
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清單》融資積極性比較高,整合了第一批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項目清單的項目以及近期提報的第二批項目,廣泛征求了各企業意見,對已簽約或已選定合作銀行以及當前融資需求不夠強烈的項目進行了剔除,共保留了1616個重點項目,涉及項目總投資4614.81億元;其中,年度計劃投資1473.14億元,合計貸款需求達到1470.48億元。這些項目融資需求比較明確、合作意愿較強,有利于金融機構進行對接。
《清單》產業覆蓋面比較廣,涵蓋了輕工、食品、石化化工、建材、醫藥、汽車等28個行業領域;所列項目對全省大中小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改升級具有引領性、導向性,金融機構與其開展合作,有利于形成產融合作的示范帶動效應。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見習記者 賈義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