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起,滬深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標準正式由3億元調整為5億元。這一調整源于今年4月滬深交易所對相關退市規則的修訂完善,旨在進一步優化市場生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為啥主板A股公司市值連續低于5億元應退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主板公司往往屬于相對比較成熟的大中型公司,如果市值低于5億元,流動性會很差,不利于投資者交易;二是主板公司如果市值過小,也反映出公司經營管理以及其他各方面都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上市公司一旦退市,將進入退市板塊,股票流動性大大降低。目前,A股市值低于10億元的主板上市公司基本都是持續虧損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貨幣資金匱乏,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不被市場認可。對這類企業來說,受退市新規的影響,如果市場情緒出現波動,容易出現股東拋售股票現象,從而加速上市公司股價下跌進而觸發退市條款。
隨著市值退市標準抬高,相關上市公司除通過改善經營和基本面外,可在合理合規的基礎上,通過大股東增持、資產重組等方式,進行市值管理,降低市值過低帶來的退市風險。
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正式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回購增持再貸款作為穩定資本市場的新工具,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開辟了新路徑。這一創新型工具有利于融資方通過銀行授信獲得回購股份資金,從企業角度而言,可獲得融資成本較低的貸款來回購股份。雖然操作中資產負債率會上升,但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可以提高公司股價、帶來增量信心,有利于優化資本結構。
需要注意的是,單純的增持難以改善公司基本面,如果公司業績持續走弱,該方法不僅不能在實質上解決退市問題,反而會在投資端造成虧損。
此外,9月底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相關上市公司應抓住政策窗口期,與優質標的開展重組合作,同時做好投資者關系維護,穩定市場預期。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