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是一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答卷,濟南市市中區在這個答卷上已經找到了解題的思路——點燃產業轉型升級“發動機”:
繼續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金融業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實現與濟南CBD錯位式、互補式發展;發展都市工業,推動工業回城,讓一些新質生產力支撐的工業回到老城,規劃了近7000畝工業用地的經濟開發區;鞏固提升文化產業,市中文化產業產值占濟南市的59.6%,在傳統優勢產業上,市中區實行新的賦能,讓老樹發新芽。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重點抓“兩張網”,一張網是能源互聯網,一張網是信息通信網。其中在能源互聯網方面,國網山東電力坐落于市中,還有其他能源類的企業總部,所以圍繞能源互聯網產業,市中區布局了能源類的區域總部中心、技術研發中心、交易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信息通信網方面,移動、聯通、鐵塔、電信等運營商的龍頭企業都在市中區,這些通信運營商也都進行了轉型,已由原來的服務商躍升為科技創新型企業。
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山東認定了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其中在濟南市市中區就有比較典型的未來網絡產業集群。市中區還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包括元宇宙的產業載體,瞄準醫、藥、健、養一體化,推動未來健康產業的布局。此外,圍繞未來能源,市中區以氫能開發和氫能利用為主攻方向發展新質生產力。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