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據悉,相關部門將研究制定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的指導意見,出臺優質企業培育指導意見,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支持力度。專精特新群體“擴面、提質、強鏈”正當時。
中小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的“領頭羊”。當前,各地多措并舉,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以山東為例,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中,山東精準“選種”,精心“育苗”,精細“培優”,每年計劃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以上。山東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機制,首創融鏈固鏈山東模式,推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成為產業鏈建鏈延鏈的“主攻手”、供應鏈上循環融促的“配套專家”。截至目前,全省有效期內創新型中小企業2.4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余家。
市場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憑借其專業化、精細化等能力,可以滿足特定領域的需求,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據了解,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八成分布在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上。這些企業在新質生產力發展、布局新產業新賽道上的作用顯而易見。
生成專精特新企業“千苗競發”生動局面,需要政策、創新、數智等要素提供保障。2024年以來,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從國家到地方多達30余項,涉及資金獎補、創新支持、數字化轉型等多方面。其中,山東擬定出臺加力助企幫扶若干措施,每年將為民營中小企業轉(續)貸1500億元以上,每年統籌60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實施升規納統分檔獎勵。
要營造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必須持續擦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構建形成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相適應的政策體系,如此一來,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才能進一步壯大,創新能力才能明顯提升。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