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國資委日前披露了2024年工作要點,明確了今年的任務目標: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市屬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18萬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營業收入1900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利稅總額104億元,同比增長6%;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累計達到30家以上。
聚焦四大主導支柱產業
選取一批實體經濟種子企業重點培育
今年,濟南市國資委將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抓手,持續推進市屬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八大專項行動”,不斷塑造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按照計劃,濟南市國資委將實施對標一流攀登行動,力爭2024年底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累計達到30家以上。從市屬企業權屬企業中選取10家左右實體經濟企業,納入市國資委重點推動對標工作范圍,圍繞企業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和科技管理等方面,分析短板弱項,制定改進措施,積極打造示范樣板,以點帶面形成突破。
同時,實施服務大局爭先行動。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投向和集中度,引導市屬企業聚焦主業實業,謀劃一批體現新發展理念、與濟南主導產業關聯度高、有利于壯大優勢產業集群的產業項目。聚焦四大主導支柱產業,市國資委將選取一批實體經濟種子企業重點培育,推動資金、人才、設備、政策、項目向種子企業傾斜,爭取2024年實體經濟營業收入、利潤增長高于整體增速。深入開展市屬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2024年打造3-5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典型企業和項目。著力培育市級以上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2024年營業收入規模和占比實現雙提升。搭建招商引資平臺,積極爭取承辦第七屆中國企業論壇,舉辦省屬企業座談會,深入開展“省屬企業泉城行”系列活動。
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80%以上
用于支持實體經濟、新興產業等項目
在今年發展中,濟南市國資委將持續實施紓困惠企幫扶行動。適當調整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分配比例,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80%以上用于支持實體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創新項目。適時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項目抽查評估,不斷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運營質量和運營水平。加強市屬企業投資基金設立與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市屬企業并購上市公司行為,強化市屬控股上市公司價值管理,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同時,穩妥推動市屬企業資產盤活,加大土地資產和行政事業性資產盤活工作力度,加強跨部門監管聯動、協作配合和信息共享,提升國有資產資源統籌能力和運營收益。
從工作內容看,今年,濟南市國資委將繼續實施深化改革提升行動,推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落實,2024年力爭完成改革任務的70%以上;進一步優化國資布局,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推動市屬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優化配置,每戶企業逐步打造1-2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板塊,推動重點領域的資產總額占比穩步提升。全力推動市屬及權屬企業虧損、層級過多問題專項整治工作,2024年底完成專項整治任務。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強外部董事建設。強化考核引導,以考核“指揮棒”激勵積極作為、倒逼責任落實,探索實行“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完善差異化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資總額預算周期制管理制度,在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周期制管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業態特別是科技型企業,探索實行更加靈活、具有競爭優勢的工資總額決定和增長機制。
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
探索建立技術經理人制度
今年,濟南市國資委將實施科技創新賦能行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考核機制,對于承擔國家和省、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研發費用支出,分別按實際發生額的2倍、1.5倍、1倍予以加回。鼓勵具備條件的市屬企業爭創更高水平研發機構。深化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鼓勵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國資科創基地等共享共用科研資源,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探索建立技術經理人制度。
實施風險防控筑籬行動,持續提升國資監管效能。全力推動“濟南市涉企風險數智防控中心”建設,探索建設以資金集中和信息集中為重點、對企業資金等金融資源進行實時監控和統籌調度的司庫管理體系,2024年取得明顯進展。開展“過度負債、無關多元、多層規避監管、虛增收入、空轉貿易、走單貿易、融資性貿易、掛靠、控股不控權”九大問題專項整治。
今年,濟南市國資委將實施人才戰略強企行動,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的中長期激勵機制。指導競爭類企業聚焦骨干員工,對一線苦臟險累、突出貢獻者,特別是對創新、盈利直接作出重大貢獻的崗位和人員實施多種激勵。指導科技型企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人員、作出創造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一線科技人員,實施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同時,實施人才強企提升工程,組織市屬企業領導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開展高層次培訓,持續推進青年企業家培養儲備“薪火計劃”,強化企業家領導力和履職能力建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圍繞省市級重點項目推進,鼓勵企業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入科研人員,力爭2024年企業研發人員數量穩步提升。(來源:舜網-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