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1日晚間,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銀行”,證券代碼601998.SH/0998.HK)披露2023年度業績報告。 報告顯示,2023年,中信銀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各項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線,持續落實“強化黨建引領、服務實體經濟、打造價值銀行”三大發展導向、“穩息差、穩質量、拓中收、拓客戶”四大經營主題,縱深推進“342強核行動”,穩扎穩打,進位爭先,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持續鞏固。 盈利能力保持穩健,整體經營穩中有進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058.96億元,比上年下降2.60%,其中非利息凈收入623.57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67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91%;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A)為0.77%,比上年上升0.01個百分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AE)為10.80%,與上年持平。 資產質量穩中向好,風險抵御能力鞏固夯實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均呈下降趨勢。這是該行不良貸款量率連續三年保持雙降,有效穩住資產質量基本盤,各項關鍵風險指標達到近年最好水平。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48.00億元,比上年末減少4.13億元,下降0.63%;不良貸款率1.18%,比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07.59%,比上年末上升6.40個百分點。 業務規模平穩增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資產總額90,524.8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91%;貸款及墊款總額(不含應計利息)54,983.4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71%;客戶存款總額(不含應計利息)53,981.8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86%。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堅定落實國家宏觀政策,精準支持實體經濟重點領域,普惠貸款余額5,450.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22%;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5,318.6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38%;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2,585.8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84%,以上貸款增速均高于貸款總體增速。 品牌價值“三榜連升”,堅定不移走價值銀行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信銀行品牌價值在全球三大品牌榜單實現“三榜連升”,體現了市場對該行品牌的高度認可。這其中包括,在英國《銀行家》雜志與Brand Finance聯合發布的“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20位,較上年提升1位;在BrandZ中國品牌100強榜中列第92位,重回前100名,提升數十名;在Interbrand中國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列第28位,提升1位。 報告還披露了《中信銀行2024-2026年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中信銀行以全面建設有擔當、有價值、有特色、有溫度的“四有”銀行、跨入世界一流銀行競爭前列為發展愿景,以客戶為中心,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為導向,以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為目標,全面升級金融服務體系,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打造有特色、差異化的中信金融服務模式,為國家、社會、股東、員工創造更多價值,將價值銀行建設堅持到底。為打造有特色、差異化的中信金融服務模式,中信銀行提出實施“五個領先”銀行戰略,即領先的財富管理銀行、領先的綜合融資銀行、領先的交易結算銀行、領先的外匯服務銀行、領先的數字化銀行,為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 展望未來,中信銀行表示將圍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自覺把各項工作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統籌謀劃推進,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強化高質量金融服務,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
編輯:付建 |
|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