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3月28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自2021年7月正式開市,全國碳市場已經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第一個履約周期是2019年—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是2021年—2022年。2021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履約年,山東省所有企業均實現了“應履盡履”。2023年是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的履約年,山東省履約率為100%;全省共有225家發電企業參與碳排放配額交易,交易量7169.08萬噸,交易額46.66億元,參與交易企業數量和交易額均為全國第一。
山東省每年有300余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參與碳市場履約,截至2024年3月,共有295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碳排放配額累計交易量1.9億余噸,成交額102.75億元。

從第一個履約周期到第二個履約周期,山東省推動一批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強度高的小煤電機組關停并轉,提高了全省煤電行業整體能效水平,碳排放數據質量和履約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企業碳排放管理水平整體提升。重點發電企業碳排放管理意識增強,碳排放數據質量有了明顯改善,開展燃煤含碳量實際檢測的比例達到了99%以上。第一個履約周期中,因碳資產管理不到位而導致碳排放量核算值大、配額缺口多的問題目前基本解決。在第二個履約周期配額基準值加嚴、配額收緊的情況下,全省配額盈余企業由第一個周期的146家增加到186家,配額缺口企業由174家減少到128家,全省配額總體盈余,履約形勢整體向好。
機組整體能效水平不斷提升。山東省發電機組大部分是熱電聯產機組,數量占到96%以上,熱電聯產機組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碳排放強度低,大多數企業配額有盈余。隨著全省關停淘汰落后機組的力度加大,加上碳市場獎優罰劣的市場調節機制,有效推動了能效低、運行方式不合理等落后機組的關停退出,納入配額管理的落后機組數量逐年減少,全省機組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
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節能和履約雙贏。以某市發電企業為例,現有1臺240蒸噸每小時和3臺150蒸噸每小時的循環流化床鍋爐,配套2臺15兆瓦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經企業測算,通過余熱利用節能技改和強化碳資產管理,循環流化床鍋爐能效提高約3%,滿負荷運行時每臺鍋爐全年可減少煤炭消耗約31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920噸,按照當前碳市場80元左右每噸計算,可節省63萬余元。
近日,國務院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第一部專門的法規,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也為我省推動碳排放數據質量提升、強化碳排放交易監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