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近日有消息稱,交易所正就高頻交易差異化收費方案征求部分市場機構意見,有外資機構擔憂收費標準不一致。7月16日深夜,滬深交易所對此發聲表示,已關注到了上述傳聞。今年以來,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交易所持續加強程序化交易監管,推動有關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據介紹,滬深交易所正就高頻交易差異化收費方案進行研究論證,將堅持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公平對待所有市場參與機構,在充分評估測算的基礎上完善相關收費機制,增強高頻量化交易監管的針對性,不用擔心不公平對待問題。對涉及高頻交易機構的差異化收費安排,后續還將充分聽取市場機構意見建議,平穩有序推出。
我們知道,高頻交易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其特點在于短時間內進行大量的買賣操作,對市場的穩定性和公平性產生了一定影響。交易所推出高頻交易差異化收費方案,也是為了加強對高頻交易的監管,防止其過度投機和操縱市場,從而維護市場公平和投資者利益。滬深交易所的研究論證工作,以及對外公開的回應,都體現了監管機構對于市場公平性和透明度的重視,以及對于市場參與者意見的尊重。可以預期,高頻交易的管理將更加科學、合理,這將有助于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進一步強化高頻交易監管,重點監控異常交易行為,可以更有效地打擊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等套利行為,規范市場運行秩序;此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市場波動,保護投資者免受不公平交易影響。
那么,差異化收費的意義何在?首先,可增強監管的針對性。通過差異化收費,交易所可以對高頻交易進行更為精準的監管,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次,促進市場公平。差異化收費可以避免高頻交易者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進行不公平競爭,從而保護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利益;再次,可優化資源配置。通過調整收費標準,交易所可以引導市場資源向更有價值的領域流動,提高市場整體的運行效率。
市場機構作為直接參與者,其意見能夠直接反映市場的需求和變化。通過廣泛征求市場機構的意見,交易所可以充分吸納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使差異化收費方案更加合理、科學。經過充分討論和協商后出臺的差異化收費方案,更容易得到市場機構的認同和支持,從而提高政策的接受度和執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