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肥菄覍用娴谝环莨澦a業宏觀政策指導意見,對節水產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明確了節水產業發展路徑和戰略方向。
加強科技創新
破解節水科技瓶頸難題
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嚴峻,急需通過科技創新,來破解制約節水科技領域的瓶頸難題!吨笇б庖姟访鞔_鼓勵開展節水技術攻關與成果應用,提出深化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節水科技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節水領域科技創新。在節水灌溉領域,國內約有2400家規模以上的節水產品研發制造企業,產品覆蓋灌溉系統的各個環節,大部分核心技術已實現國產化。在工業和生活節水方面,實施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超過1.1萬家企業通過水效標識設備備案。
針對節水科技的瓶頸難題,《指導意見》鼓勵開展節水技術攻關與成果應用,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開展節水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推動“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節水技術系統集成,推動節水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發展節水產業
做好“節水文章”
《指導意見》提出,要著力推動節水企業的孵化、培育和壯大,并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近年來,各地以節水產品裝備制造、節水管理服務咨詢等為主要內容的節水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在山東壽光一家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一處4000平方米的玻璃溫室里,一排排無土栽培的西紅柿長勢喜人,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水肥一體化設備對作物進行精準灌溉。通過這種方式灌溉,可以大幅節水省肥,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節水率可達40%以上,年節水5萬多立方米。目前,壽光市先后整合本級財政資金、科技部及農業農村部等各級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在設施農業園區和糧食主產區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農業面積已經達28.6萬畝,實現了節水、節肥和增效的目標。
江蘇節水產業空間分布集中,企業密集程度高,產業鏈完整,涵蓋工業、農業、城鎮生活節水以及節水服務等各領域。目前,節水產業企業總數有12000多家。
這兩天,在一家從事冷卻塔研發、設計及制造的公司內,科研人員正在對新研發的節水型冷卻塔核心部件進行優化提升,努力減少冷卻塔的蒸發量,將節水效率從國際通用的20%提升至60%。在常州武進區,像這樣從事節水產業公司有58家,總產值近50億元。
未來,國家將推進建立國家級和省級節水科技創新中心,遴選推廣成熟適用節水技術。通過節水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融合發展,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動能。(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