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激光產業如何破解卡脖子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新能源汽車還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封關運作,海南準備好了嗎?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回答了記者提問,還有代表回應了教育、民生等熱點話題。
馬新強:打破國外近40年激光技術壟斷
中國激光產業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說,激光技術作為被發達國家管制的技術,我國在這一領域長期受制于人。為了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華工科技多年來奮起直追,當我們研制成功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裝備時,一舉突破了國外近40年的技術壟斷,促使國外產品的價格下降了40%以上。現在我們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輛新能源汽車車身的激光焊接,這也是行業最快速度。目前這款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90%,服務下線車輛超過4500萬輛,開發了100多套激光裝備,有力支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
今天我們可以自信地講,中國激光產業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但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我們將繼續下苦功、走難路,爭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的排頭兵。
何小鵬:汽車產業正和機器人開始融合
分體式飛行汽車量產提上日程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鵬認為,全新的AI時代正在到來,主要有兩個變革:
AI會推動自動駕駛甚至無人駕駛的加速到來
汽車產業正在和機器人開始進行融合
自動駕駛方面:小鵬2025年正在探索加速落地L3級別的自動駕駛。2026年期望探索在停車場L4級別的無人駕駛,包括無人泊車和無人取車,這會加速中國無人駕駛行業向前。
具身智能機器人方面:要想把人形機器人真正好地商業化,一定要把手、腳、嘴、眼、大腦全項融合。
中國的低空經濟正在飛速前行,在2026年,小鵬計劃將分體式飛行汽車首次量產。
我們相信,這些好的高科技產品能夠早一天走向全球,帶給全球消費者。
蔡強:海南免稅新增即購即提
封關后適用“零關稅”商品種類將大大增加
封關運作,海南準備好了嗎?封關后買免稅品有啥變化?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委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蔡強回應:
海南離島免稅新增了即購即提、擔保即提方式。適用這些方式的產品可以在免稅店購買后直接提貨帶走,在海南旅游期間就可以消費使用,不用像之前需要離島時才能提貨。
隨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一批航運企業聚集于此,海南國際運輸船舶總噸位歷史性躍居全國第二。
與自貿港相適應的稅制建設正在成型起勢,零關稅方面,有原輔料、自用生產設備、交通工具和游艇三張清單,下一步封關以后,適用“零關稅”的商品種類還將大大增加。
低稅率方面有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兩個15%優惠稅率等一批政策,這些政策在封關后還要進一步優化升級。減稅制方面正積極設計相關改革方案。這些稅制安排和優惠政策已經變成了自貿港建設的加速器和吸鐵石。
如果你是一個沖浪愛好者,那么你現在可以飛到海南,直奔離島免稅店,購買最酷的沖浪板和防曬霜,把自己裝備好以后,直奔日月灣去感受沖浪的樂趣。
盛弘:外國朋友感慨
“原來中國的全國人大代表就在社區里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虹橋街道榮華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在社區已經工作了14年,她說作為人大代表要在點點滴滴的履職工作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她介紹,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居民工作、生活在長寧區虹橋街道。2024年,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接待參訪團510批次,其中境外55批次。有外國朋友看到人大代表之家墻上的照片時說:“原來中國的全國人大代表就在社區里工作。”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對外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民主實踐,她感到特別欣慰和自豪。
希望大家成為民生實事的提出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楊寶玲:在致富路上帶著鄉親們使勁跑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東麗區華明街胡張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寶玲表示,作為一名黨員和農村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就是在致富路上帶著鄉親們使勁跑。如何實現鄉村振興使命?胡張莊村逐步找到了打開綠色發展之路的三把“金鑰匙”。
第一把“金鑰匙”:讓葡萄藤結出致富果。2021年胡張莊村葡萄完成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并被列入全國“一村一品”創建名錄。
第二把“金鑰匙”:讓鹽堿地種出豐收苗。胡張莊村堅持一手抓葡萄種植,一手抓水產養殖,使昔日的鹽堿地變為鄉親們發家致富的“綠色銀行”。
第三把“金鑰匙”:讓“北大荒”種出幸福花。胡張莊村正在深挖各類資源,打造集田園風光、休閑采摘、文化旅游、教育研學為一體的田園項目,實打實地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如今我已經扎根農村基層40多年,對胡張莊這片土地我愛得深沉。我愿堅守在這里,和鄉親們一起為鄉村振興事業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
裴紅霞: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
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的心靈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黨總支書記裴紅霞提到,在學校里有一項特色活動,是將“我愛石家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人大代表建議聯系起來。2023年,同學們在人大代表的指導下,開展了石家莊市社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的現狀調查,同學們的調研報告被吸收到了人大代表建議中,并推動市政府相關部門轉化為便民措施。這項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先后有192份學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在各級人大代表建議中得到吸收和體現。通過這些點滴的小事,同學們親身體驗到了自己的意見建議在社會治理中被實實在在地吸收,感到自己能夠為社會發展盡一份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溫度。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的心靈。
來源: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