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導報原創
多領域鼓勵科技創新,山東“四鏈”融合賦能海洋產業發展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加入時間:2025-4-18 10:43:57  

日前,山東省海洋局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度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推薦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以鼓勵海洋領域的科技創新,推動海洋產業發展。

《通知》明確,“海洋科技創新獎”涵蓋了海洋產業發展、海洋保護與開發、海洋公共服務與管理、海洋標準化、海洋科學普及等領域。近年來,山東不斷強化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一大批具備引領性的技術標準和國之重器投入海洋產業的各個領域,成為引領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從產業發展到海洋科普全覆蓋

海洋科技發達,是海洋強省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山東布局五大創新行動,明確海洋人工智能、綠色港口等14個重點主攻領域,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為鼓勵山東海洋領域的科技創新,調動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創造性,推動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科技創新獎”應運而生。

據了解,“海洋科技創新獎”主要授予在海洋產業發展、海洋保護與開發、海洋公共服務與管理、海洋標準化、海洋科學普及等領域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

本屆“海洋科技創新獎”設置了基礎研究類、技術開發類、公共服務與管理類、標準與科普類獎項,再加上青年科技獎。其中,技術開發類是指在海洋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產業應用中,技術創新性突出、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的成果。

在推薦條件方面,《通知》明確,技術開發類、公共服務與管理類成果,須應用實施一年以上,同時出具應用證明;標準類成果應為現行有效且發布實施兩年及以上的海洋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包括省級、市級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推薦書》明確,基礎研究類、技術開發類、管理與公共服務類獎項的推薦,需要填寫推廣應用情況以及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其中的推廣應用情況,還需要明確應用單位名稱以及經濟效益等信息;技術開發類獎項需要明確近三年經濟效益,相關表格還需要填寫新增銷售額、新增利潤、新增稅收等詳細數據。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馬方奎認為,近年來,山東海洋產業升級迫切需要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在加強基礎研究的同時,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因此,“海洋科技創新獎”也是為了能更好地引導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地服務于海洋產業的發展。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獎勵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也提到,本次評獎把經濟效益明確為評獎推薦理由,說明“海洋科技創新獎”貫徹了推動海洋產業發展的初衷。

另據了解,除了“海洋科技創新獎”評選外,山東還將通過山東科技大市場和海洋科技大市場,常態化開展項目路演、科技沙龍等產研活動,為海洋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服務,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強化科技賦能推進成果轉化

近年來,山東積極發揮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到2024年,山東海洋科技貢獻率超70%,科技自立自強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支撐。

山東的海洋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十分完備,目前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已經入軌運行,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國家深海基地等50個“國字號”海洋科研平臺集聚山東。海洋領域全職駐魯院士22人,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在深海開發、智能裝備、生物育種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山東科學技術最高獎,三分之一來自海洋領域。

山東還著力推進海洋科技高水平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賦能海洋產業發展。依托嶗山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字號”科研平臺,實施“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大科學計劃,深海智能浮標、水下無人航行器等一批高端裝備技術實現突破。

在海洋科研平臺的加持下,近年來,山東建造了一大批海洋“國之重器”。如2024年5月,由青島造船廠建造的“深藍2號”大型智能深海養殖網箱實現陸地完工。該網箱總高度71.5米、直徑70米,全潛狀態設計養殖水體達9萬立方米,是目前我國應用海域最遠、適用水深最深、養殖水體最大、功能性能最先進的深遠海養殖網箱裝備。再如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2號”,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順利開展第二輪可燃冰試采任務,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鉆采核心技術。還有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龍”號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能夠在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受其影響,山東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為代表的海洋新興產業不斷培育壯大。2018年以來,全省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累計增長64.8%,平均增速達8.7%,高于海洋產業平均增速2.8個百分點,海洋新興產業已成為全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馬方奎表示,眾多高能級研發平臺的建設與高端海洋裝備的制造,有力支撐了山東海洋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正加速營造良好的海洋產業創新生態,為山東加快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保障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要素

海洋“國之重器”、科研平臺的建設,均有力推動了山東海洋產業的升級,這也離不開教育和人才的支撐。海洋科技創新獎的設立更是對科研、教育工作者向海圖強的激勵。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2024年,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實現增加值1044.5億元,比上年增長3.8%,首次躍居全國第一;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累計引進培育涉海高層次人才224名;住魯海洋界院士22人,約占全國三分之一;海洋領域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0名,數量居全國首位。在海洋人才引進、培養和教育方面,山東已經站在了全國前列。

上述工作的成效也很顯著。“十三五”以來,全省海洋領域突破海工裝備研發等97項關鍵核心技術,共有1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占該領域全國獲獎總數的40%以上,居全國第一位。下一步,山東將重點面向海洋領域實施頂尖人才和海外英才集聚三年行動計劃,引育一批急需緊缺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著力打造海洋人才集聚高地。

此外,山東還布局建設了現代海洋等4個高等教育共同體,由高校領銜、科研機構和企業深度參與,開展學科互助共建、產教協同育人、科教資源共享、人才共引共用、技術協同攻關,推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

經濟導報記者還注意到,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培養、評價、使用、服務等領域政策創新力度,出臺《關于深入推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完善“四鏈”融合推進機制,實現了要素有序流動、政策同向發力。“通過科技、教育、人才的一體化改革舉措,著力培育各類資源集聚融通的產業創新生態,不斷提升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的整體效能,繼而真正解決一批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難題。”馬方奎表示。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科技創新如何推動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和生態協同,可以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以下是升級路徑:

首先是關鍵技術突破驅動產業變革,包括基礎研究轉化、顛覆性技術應用、搭建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其次是數字化重構產業生態,包括工業互聯網平臺、農業數字孿生等;第三是創新組織模式變革,包括創建產業創新聯合體、敏捷創新網絡等;第四是政策與資本協同,包括創新沙盒機制、新型科研資助等;第五是人才培育體系升級,包括產業教授制度、數字工匠培養等;最后是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包括碳中和技術圖譜、循環經濟創新等。

當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應當避免陷入"技術應用孤島",應著力構建包含技術供給方、產業需求方、資本方、政策方在內的創新共同體。開放式創新生態的建設,才是支撐產業持續升級的關鍵。




編輯:史飛雪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