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12個部門制定了《山東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進一步解決制約技工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努力為技工教育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若干措施》提出“啟動第二輪省級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試點”,明確要求在2027年年底前,建設10個左右省級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師資培訓基地,利用3年時間遴選立項300項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專項課題,以實踐探索加速我省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從而更好破題“有活沒人干”與“有人沒活干”的結構性就業矛盾,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陣地。近年來,我省技工院校持續擴大辦學規模、提高培養質量,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但根據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數據顯示,一季度,我省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突破2.1,即1個高技能人才對應著2.1個崗位空缺,反映出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依舊存在。在此背景下,制定印發《若干措施》,首次從省級層面明確技工院校“以培養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為目標”的發展方向,更加突出培養技能人才的主責主業!度舾纱胧芳毣藥熧Y隊伍、培養方式、載體平臺、國際合作、技能評價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技能人才培養邁向規模化、專業化、數字化、高端化。
搭建精準服務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體系。為切實增強技工教育與產業發展的適配性,山東將技工院校專業設置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鼓勵技工院校圍繞重點產業與市場需求,靈活調整設置專業,構建起“產業引領—動態調整—特色發展”的專業建設體系。目前,全省已有87所技工院校立足產業發展需求,開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新領域,以及養老服務管理等急需緊缺專業!度舾纱胧犯幼⒅貎灮脊そ逃┙o結構,要求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持技工院校加強與各類龍頭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合作,面向鏈上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探索通過設置“訂單班”“冠名班”等形式開展“訂單式”聯合培養,加快建設一支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隊伍。
把握工學一體培養技能人才的改革方向。近年來,山東支持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和優質技工院校組建技工教育集團,鼓勵學校、企業共建共管“校中廠”“廠中校”,全面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全省分別有37所、51所、73所院校,承擔著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第二和第三階段改革任務。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