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糧喬伊”輪在山東港口渤海灣港濰坊港區順利完成36000噸澳洲鐵礦石卸船作業。這是渤海灣港成立以來的首船外貿鐵礦,標志著渤海灣港“鐵鏈”供應鏈綜合服務順利開啟。

鋼鐵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作為鋼鐵產業的重要原材料,鐵礦石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對國家工業體系完整和下游制造業發展至關重要。今年以來,渤海灣港緊盯鐵礦石市場行情,積極與腹地各大鋼鐵廠密切溝通,精準對接國際貿易商鎖定優質鐵礦貨源,研究制定專屬業務方案,在轉水服務之外,為客戶開辟全新的鐵礦石供應服務鏈條。
“我們在鐵礦業務開發過程中注意到,腹地多家選礦廠貨源渠道單一,貨源缺口較大。在了解客戶需求后,我們積極與多家上游貿易商高效對接,為客戶挖掘澳洲優質鐵礦貨源。在此過程中,我們聯合投控集團、物流集團為客戶提供貨物保險和全程物流服務,讓‘融合效應’放大供應鏈競爭優勢,后續我們還將引入貿易和航運要素,打造‘港口+金融+物流+貿易+航運’的全要素深度融合,持續擦亮‘服務優港’的金字招牌。”山東港口渤海灣港市場營銷中心業務經理李昊田說。
除多元化服務外,“零碳港口”建設也是吸引客戶的重要因素。渤海灣港充分總結濰坊港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港口”的創建經驗,全面推進港口綠色能源開發利用、運輸結構調整優化等任務,以多家鋼廠為試點打造“公路綠色走廊”,制定了一系列優惠舉措。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濰坊港區投資建設一批新能源充電樁,并對物流車隊全面開放;電價設定方面,港區遵循公平合理原則,依據市場價格結算,既兼顧自身運營成本,又為物流車隊提供經濟實惠的選擇。同時,濰坊港區還開辟新能源車綠色通道,全力確保運輸過程高效順暢,為新能源車輛運輸提供全方位支持與保障。目前,服務腹地鋼鐵企業的新能源車輛已超1000臺,降低企業綜合物流成本10%—20%。
首船外貿鐵礦落地,離不開口岸部門的大力支持。為深入推進“三區互融”和濰坊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渤海灣港與濰坊海關探索推廣“先放后檢”“智慧電訊檢疫”等模式,不斷提升對外開放平臺能級,全面優化區域營商環境;與濰坊海事局常態化推行港航一體化高質量融合,港口通航效率、安全生產效率、資源運行效率和信息化建設水平獲得顯著提升;濰坊邊檢站開通“綠色通道”隨到隨卸;濰坊港引航站24小時待命,確保順利靠泊。未來,渤海灣港將攜手各口岸部門,以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服務能力,共同為推動區域供應鏈穩定和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借首船外貿鐵礦靠泊契機,渤海灣港組織召開港企“鐵鏈”供應鏈綜合服務座談會,渤海灣港、投控集團、物流集團、貿易集團、山東遠洋分別進行業務推介,來自腹地鋼鐵企業50余名客戶參加活動。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通訊員 任科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