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信建投證券披露關于山東百諾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諾醫藥”)股票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同時進入創新層的專項核查意見,該券商認為,百諾醫藥符合掛牌同時進入全國股轉系統創新層的條件要求。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百諾醫藥曾于2016年3月24日登陸新三板掛牌交易,2022年12月16日摘牌;2022年4月,該公司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輔導;2023年6月20日,百諾醫藥首次遞交創業板招股說明書等上市申請材料;2024年9月5日,深交所發布公告,因保薦人中金公司撤回相關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對百諾醫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如今,“揮別”新三板兩年多的百諾醫藥擬再闖新三板,其資本市場之路重新回到了“起點”。
業績比較亮眼
百諾醫藥于2000年8月成立,注冊地位于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該公司是一家貫穿藥物研發及生產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型一站式藥物研發成果轉化運營商,主要業務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醫藥研發CRO業務、醫藥生產CMO業務和原料藥生產及銷售業務,其中,醫藥研發CRO業務以研發成果轉化模式為主。
2022年度和2023年度,百諾醫藥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7274.47萬元和1.3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7070.88萬元和1.32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56.64%和50.3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55.06%和49.37%。中信建投證券稱,其上述財務指標符合《分層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此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百諾醫藥經審計后的凈資產為4.38億元,不存在凈資產為負值的情況,符合《分層管理辦法》第八條第一項“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不為負值”的要求。
今年3月18日,百諾醫藥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據悉,百諾醫藥建立了原料藥和制劑兩大研發技術平臺,研發服務涵蓋從仿制藥到創新藥的全域服務。公司先后獲得“2021年度(行業)領軍企業”“2022年度科技金橋獎優秀組織”“2023年度(行業)十大創新企業”“2024中國醫藥CRO企業20強”等諸多榮譽。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度、2023年度以及2024年1至9月(下稱“報告期”),百諾醫藥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66億元、4.83億元和3.9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74.47萬元、1.35億元和1.01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3.34%、77.60%和76.73%,毛利率始終處于較高水平。
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顯示,百諾醫藥的CRO業務、原料藥業務及CMO業務的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98%以上。其中,其CRO業務收入規模增長較快,報告期內,CRO業務收入分別為2.88億元、4.15億元和3.2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84%、85.93%和81.82%。
資本策略的動態優化
根據經濟導報記者此前采訪,百諾醫藥的創業板IPO申報文件于2023年6月20日被受理,同年7月12日被問詢,2024年9月5日被終止審核。由此,百諾醫藥的創業板上市夢想破滅。該公司原本計劃發行不超過1324.77萬股新股,擬募集資金10億元,分別用于藥物開發技術與數字化平臺建設項目、藥物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此次沖刺新三板的百諾醫藥,未來是否有北交所IPO的打算?該公司相關人士日前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要看情況,目前還不確定。”
事實上,百諾醫藥從創業板IPO折戟到“重回”新三板的資本路徑,體現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結構性特征與該公司自身資本策略的動態優化。
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經理董雁鵬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創業板與新三板的定位差異直接決定了企業的適配性。創業板對持續盈利能力、技術創新性和治理規范性要求嚴苛,相比之下,新三板作為基礎市場,更注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和“規范運作”。百諾醫藥選擇回歸新三板,既是對自身當前發展階段的理性定位,也是通過規范運作(如解決歷史信披瑕疵、完善內控)為未來轉板積累條件的策略性選擇。北交所轉板機制允許企業 “先掛牌、后升級”,百諾醫藥若在新三板創新層持續合規運營,未來可通過北交所轉板實現估值躍升。
在董雁鵬看來,百諾醫藥近幾年研發費用率均超過30%,但主要投向仿制藥和2類改良型新藥,這類項目雖然研發周期較短(通常3至5年),但面臨醫保目錄納入率下降和政策向1類創新藥傾斜的雙重壓力。此外,該公司沖刺創業板過程中暴露的內控缺陷(如其實控人曾因簽訂對賭協議被通報批評)和業務模式爭議(仿制藥依賴度高),促使該公司重新審視自身短板。
“雖然百諾醫藥已布局30余項2類新藥,但應積極向1類創新藥延伸。”董雁鵬說,2024年國家“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政策明確聚焦1類創新藥,百諾醫藥若無法突破技術瓶頸,可能面臨市場空間收窄。參考同類企業(如藥明康德通過港股、A股、美股三地上市融資),百諾醫藥未來可通過北交所轉板、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加速創新轉型。
百諾醫藥的資本突圍之路本質上是企業在資本市場“生態鏈”中尋找適配位的過程。短期來看,新三板可提供規范運作的平臺,幫助企業修復內控、積累業績;中期來看,北交所轉板機制為其打開估值提升空間;長期來看,若該公司能在1類創新藥領域取得突破,或可再次沖擊更高層次資本市場。董雁鵬等受訪人士認為,這一路徑不僅驗證了中國資本市場 “金字塔” 結構的合理性,也為其他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試錯-調整-升級”的樣本。未來,隨著北交所轉板通道的進一步暢通和生物醫藥行業政策的持續優化,類似企業的資本突圍將更具可操作性。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