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參會的新朋友多,占比達到23%
131張“新面孔”投下“確定票”
今天傍晚,羅蘭·盧卡斯乘機離開青島。這次山東之行,他收獲滿滿。
當天上午,他和公司運營總監溫貝托·英格曼在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首次舉辦的跨國公司峰會首發SHOW上,發布數據與績效營銷驅動的D2C電子商務模式,引來一眾參會嘉賓咨詢。
羅蘭·盧卡斯是德國Internet Up公司首席財務官,他所任職的這家公司是德國電商領域的“新貴”。
而這家初創公司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當地的明星企業,離不開來自東方的合作伙伴。
“我們80%的產品都是直接通過中國供貨商進行交付,速度快。這也是公司年銷售額能夠從300萬歐元快速增長到近4000萬歐元的一個秘訣。”羅蘭·盧卡斯告訴記者,參加峰會的幾天時間里,他又結識了很多潛在的中國合作伙伴。“回去之后,我要把這些資源重新梳理一下,爭取建立更長久的聯系。”

跨國公司峰會首發SHOW上,德國Internet Up公司發布數據與績效營銷驅動的D2C電子商務模式。
頗有意思的是,羅蘭·盧卡斯首次參加峰會,是一個“故知引新交”的故事。德國巴伐利亞州和山東是友好省州,Internet Up就是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企業。
巴伐利亞-山東經貿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唐彥從山東省政府駐歐洲經貿代表處了解到青島峰會的消息后,立即向巴伐利亞州當地企業發出了邀請。Internet Up就是其中一家。
“故知”引來的不止Internet Up一家企業。6月18日峰會開幕前一天,首次來訪的德國高端裝備領域“隱形冠軍”企業艾普林格總經理科爾貝·施尼爾,一下飛機就直奔青島中德生態園,考察投資設廠事宜。
2018年獲“齊魯友誼獎”的威廉姆·弗雷德里希·郝勒老先生,向這家德國企業推薦了山東。
對跨國公司而言,投資中國,不只是對市場的選擇,更是對確定性的投資。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里,中國的政策確定性、發展穩定性與戰略連貫性,成為企業堅持“長期主義”的最佳依托。
本屆峰會上,像羅蘭·盧卡斯、科爾貝·施尼爾這樣首次赴約的“新朋友”共有131位,占全部參會嘉賓的23%。參加峰會,投資中國,是他們投下的“確定票”。
特別是,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國家參會企業明顯增多,比例超過50%。來自中東地區28家跨國公司的47位嘉賓組團參會,在新能源、現代農業等方面尋求合作。
首次參會的沙特東南亞商業理事會執行董事奧薩馬·科坎迪說:“我們熱切希望,能參與到中國的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等重大項目中。”
新面孔的加入,絕不是數字的簡單增加,更是“朋友圈”的重構,彰顯中國市場的磁吸效應。
“我們會再來!”采訪中,記者聽多位跨國公司領導人說到這句話。
(大眾新聞記者 王雅潔 修從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