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然資源部召開全面推進“為基層解難題辦實事”總體情況座談會(下稱“座談會”)。座談會上,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中,自然資源部把服務的端口前移、重心下沉,成立工作組赴山東、上海、江蘇、廣東等省份開展包片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重大項目落地見效,自然資源部統籌配置各類自然資源要素,推動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聯動審批(即“合并批”),實現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辦”,大力推廣以江蘇省、山東省臨沂市聯動審批試點為代表的典型經驗。
平均審批時長壓縮25%
經濟大省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和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支持經濟大省,就是把握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就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上述座談會透露,在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中,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帶隊赴山東等12個經濟大省,開展包片服務。截至目前,12個經濟大省提出的293項訴求,已解決133項,列為持續推進的95項,其余65項正在加速辦理中。此外,對其他省份提出的合理訴求,也一并建立臺賬統籌解決。
此外,在此基礎上,工作組還注重梳理研究共性問題,舉一反三完善相關制度政策,努力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據統計,2025年以來,已有12個省份陸續制定省級層面實施方案,15個省份采用聯動審批方式批準項目958個,分不同情形減少報審材料5至19項、壓減工作環節8至20個,平均審批時長壓縮25%,部分項目達80%;審批時間較短的可以壓縮到10天左右,審批時間較長的也可以壓縮50%左右。
據介紹,聯動審批改革舉措通過部門聯動、優化辦理流程等方式改變多頭審批、重復提交申報材料、各環節串聯審批的方式,改為一個口接件、一次性提交申報材料等多個環節并行審批,大幅壓縮審批時長,變“多次跑”為“一站式”,高效辦成一件事。
目前,自然資源部正在加快建設“一張圖”,著力打造“一張圖”“一套數”“一張表”“一個平臺”的管理體系,推動系統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推動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審批,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保障項目早落地快見效
如上所述,山東省臨沂市聯動審批試點作為典型經驗,正在被推廣。
據介紹,為有效破解用林用地“多頭審批、重復論證、效率低下”難題,臨沂市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為牽引,構建“三位一體、四統四減、三項服務”新模式,打破部門壁壘,推動用林用地審批從“串聯”轉向“并聯”,從“分散”走向“集成”,保障項目早落地、快見效。
具體而言,首先是梳理項目現實需求,聚焦難點堵點問題,研究確定“一個方案、一份指南、一套體系”系統改革路徑,下好聯合審批“先手棋”。其次,強化目標導向、鏈式推進,以統一現場踏勘、統一公告公示等“四個統一”為切入點,重塑服務流程、聚合服務資源,全面實現“一件事、一次辦”,跑出項目落地“加速度”。最后,聚焦項目落地便利化,延伸用林用地“一件事”服務鏈條,為企業創新“精準找地”“策劃生成”“區域評估”等集成化、個性化服務,推動從“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迭代升級,拓展增值賦能“新空間”。
目前,臨沂市12個縣區均已實現用林用地“一件事”市縣聯審聯批;平均減少申報材料44%,節省用地單位準備時間6至10個工作日;還將95.2萬平方米閑置土地數字化展示,智能匹配企業用地需求。
在總結“臨沂經驗”的基礎上,近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全面推行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聯動審批的通知》(下稱《聯動審批通知》)印發,對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等建設用地和臨時用地審批事項,涉及用林用草用海審批事項的,實施全面聯動審批。
《聯動審批通知》旨在持續提升自然資源要素服務保障效能,降低用地主體辦事成本,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保障。
具體而言,在用地預審方面,《聯動審批通知》強化準入把關,實行空間適配;在審批流程,實施一個窗口受理、一個平臺審批、一張底圖審查、一次告知繳費;在合并精簡方面,實行聯合勘測、綜合論證、同步公示公告、合并精簡材料。
相關人士表示,《聯動審批通知》的印發,將進一步落實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部署要求,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并加強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要素保障協調聯動。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