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紅書的估值飆升再度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據彭博社披露,金沙江創投一份標注為今年3月的內部文件顯示,小紅書估值已躍升至260億美元,較2023年底的170億美元增長超50%,并超過其2021年創下的200億美元歷史峰值。近日,投中網在報道中表示,一位為LP收購小紅書老股的投資人稱,小紅書真實成交價或許已經加價至300億美元;最新報價更是飆升至350億美元(約合2500億人民幣)。
這意味著短短三個月小紅書估值狂飆90億美元,漲幅遠超行業預期。
小紅書的估值增長與其商業化進程的加速密不可分。2023年,小紅書月活躍用戶數增長至3.12億,同比增長20%;營收飆升至37億美元,同比增長85%,凈利潤達5億美元,首次扭虧為盈。彭博社稱,2024年其利潤有望翻番至超10億美元。這一業績表現吸引了DST Global、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國際頂級投資機構的青睞。
經濟導報記者查閱企查查信息發現,從2013年創立至今,小紅書一共獲得7輪融資,其歷輪投資者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天圖投資、真格基金和中信資本等,累計融資額超9億美元。
與此同時,小紅書的上市傳聞也持續不斷。早在2018年4月,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就公開表示,小紅書有可能會在未來2到3年內完成IPO,但隨后因受地緣政治和數據監管問題的影響而擱置。彭博社2021年7月報道稱,小紅書暫停赴美上市。同年10月,有傳言稱其計劃赴港上市,小紅書僅回應“會與資本市場保持溝通,未有明確計劃”。此后,每隔一段時間,小紅書就有IPO消息傳出。
今年,小紅書正在加快國際化布局。6月7日,香港投資推廣署宣布,國內知名生活社區小紅書正式在香港開設辦公室。有分析認為,若市場環境允許,小紅書最快可能在年內啟動首次公開募股。
復盤小紅書的變現業務,廣告仍是主力軍,這似乎難以支撐起一個千億估值的IPO。
公開報道顯示,小紅書營收結構仍以廣告為主,2023年其廣告收入占比接近80%。盡管其組織架構經歷了多輪調整,業務上也加大了電商探索,但目前大部分收入仍依賴于廣告。
在電商板塊,小紅書經過多年的探索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對比成熟的電商平臺,差距明顯。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小紅書電商GMV突破4000億元,同期,抖音電商、快手電商等同為內容平臺的電商規模為3.5萬億元、1.39萬億元。
今年5月,小紅書先后與淘寶、京東合作,站內“種草”廣告可直接掛上外部商品鏈接,用戶點擊后直接跳轉至淘寶天貓或京東完成交易,實現從內容“種草”到交易轉化一步直達。這是時隔四年后,小紅書再度為電商導流。2020年,小紅書曾短暫內測淘寶外鏈插入權限,允許部分達人直播間和筆記展示淘寶商品鏈接,但不到一年,小紅書便主動切斷淘寶外鏈。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合作的數據開放程度是從未有過的,這也是雙方平臺的核心資產之一。小紅書首次開放筆記的全鏈路數據,包括閱讀、評論、點贊、收藏、分享和關注;天貓后鏈路數據包括進店、搜索進店,加購、收藏、關注和成交。
對小紅書而言,廣告效果變得可量化、可視化后,品牌商家自然會加大投放預算,為平臺帶來更可觀的廣告收入。但與此同時,這樣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外鏈可能進一步鞏固“小紅書‘種草’、其他平臺成交”的用戶習慣,使得商業閉環更難構建。當小紅書被廣告、外鏈充斥,“種草”筆記變成廣告話術,小紅書苦心經營的社區氛圍變質,“種草”也會失去用戶信任。
原有內容生態是小紅書持續商業化時需要兼顧的重要部分,因此,小紅書需要把握內容生態、社區氛圍和商業化的平衡,認真思考如何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實現良好的帶貨效果。
對于IPO計劃以及電商閉環等問題,經濟導報記者聯系到小紅書相關工作人員并發送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相關回復。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