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險資舉牌步伐明顯加快,成為市場焦點。7月3日晚,華菱鋼鐵公告稱,信泰人壽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買入公司股票3.45億股,占總股本的5%,觸發舉牌;同日,利安人壽公告,其于7月1日舉牌江南水務。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截至7月3日,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19次,涉及15家上市公司,舉牌次數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險資舉牌升溫,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織推動。從投資環境來看,當下低利率環境持續,投資壓力顯著增大。保險公司手握大量資金,傳統的固定收益類投資難以滿足其收益要求。與此同時,會計準則切換也成為重要驅動力。新會計準則下,險資股票投資面臨收益與波動的兩難抉擇,而通過舉牌上市公司,進行長期股權投資,可有效平滑收益波動,適度緩解權益市場波動對險企財務報表的負面影響。
這一輪險資舉牌在行業分布上呈現出鮮明特點,主要集中于銀行、環保、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行業。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分紅穩定的特性。比如,銀行股業績相對穩定,分紅可觀,契合險資追求穩健收益、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的投資偏好。環保、公用事業等行業,雖增長速度未必如新興科技行業那般迅猛,但勝在現金流穩定、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小,同樣受到險資青睞。這表明險資在舉牌時,更注重投資標的的防御性與穩定性,以保障長期資金的安全與合理回報。
險資舉牌熱潮對資本市場產生了多維度影響。從市場資金面來看,險資大規模舉牌注入大量資金,為資本市場帶來增量活水,提升市場活躍度與流動性。作為長期資金的代表,險資的入場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引導其他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優化市場投資結構。對被舉牌公司而言,險資的青睞不僅帶來資金支持,還因險資對公司治理的關注,促使企業完善治理結構、提升運營效率,長期來看有利于公司價值提升。當險資成為重要股東后,可能推動企業在戰略規劃、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優化,增強企業競爭力。
隨著市場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以及監管政策對險資權益投資的持續引導,險資權益投資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在資產配置上,除了繼續關注現有具有穩定收益特征的行業,在新興產業領域也可能逐步加大布局。例如,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成長板塊,雖然目前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但長期來看成長潛力巨大,符合保險資金著眼長期布局、把握時代主題投資機遇的思路。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