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25年汛期引黃保灌的緊迫使命,由水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權屬山東淮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總投資為2.627億元的山東省聊城市陶城鋪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施工1標,一開工便在南干渠、明堤東干渠等50余公里戰線上打響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襯砌攻堅戰,項目團隊因地制宜,采用小機械作業,僅用一個半月時間便在主體工程上創下產值1億元的戰績。
這個工程渠道緊貼密集民宅院墻、橫穿企業廠區、鄰接小學校園,穿越村莊時缺乏施工便道,地下密布天然氣、自來水管道及國防電纜,沿線還分布著蔬菜大棚與高鐵橋墩,遷占協調量巨大;同時,49座高度分散的橋涵水閘單體雖小卻工序繁雜,物料種類多但單點量少,大型設備與集中加工場地難以施展。
面對超長戰線、復雜環境與分散工點的嚴峻考驗,項目部精準施策:科學劃分戰區實施飽和作業,多點同步推進壓縮無效時間,破解分散工點小批量多品種物料供應瓶頸;組建協調攻堅組晝夜兼程,高效掃清遷占與管線障礙;在受限空間優選小型機械、推廣滑模并實施輪班制充分挖潛工效。正是憑借這套分區攻堅、智慧保供、強力協調、工藝提效的組合拳,團隊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關鍵段渠道襯砌、渠坡維修及配套建筑物施工等核心工程內容,僅用一個半月便創下產值一億元。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為保障全線按期通水、守護黃河水潤澤陽谷的民生承諾,奠定了堅實基礎。
速度與產值令人矚目,質量與效能同樣毫不松懈。項目部在搶抓進度的同時,嚴格把控每一段襯砌的平整度與防滲標準,確保50余公里襯砌渠道以及推進中的橋涵水閘主體都經得起通水考驗。此輪高強度攻堅,不僅顯著提升了渠道輸水能力,加速貫通了灌區恢復補水功能的“主動脈”,更以破紀錄的產值效率,彰顯了項目團隊在核心工程實體建設上的高效執行力和生產力。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通訊員 劉蘇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