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入海口的東營,一股青年主導的創新浪潮正重塑著民營經濟的基因。從打破國際壟斷的新材料研發,到打造行業首家智慧工廠;從攻克高端風電核心部件技術瓶頸,到引領傳統造紙業數字化轉型——這支東營青年生力軍正以創新之能、實干之姿,奏響山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青春樂章。
新材料與新能源的綠色攻堅
作為新材料領域的佼佼者,國瓷材料成立于2005年4月,2012年1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主要從事各類高端陶瓷材料及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形成了電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醫療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六大業務板塊。
在高端陶瓷領域,碳化硅DPF因其獨特的制程工藝,技術難度大、成品率低,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是汽車尾氣處理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在此背景下,研發工程師王鍵帶領團隊進行技術攻關。
“青年人就是敢闖敢拼,我們秉持著‘24小時研發精神’在項目中攻堅克難。”王鍵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團隊圍繞原材料選擇、配方技術、成型技術、燒結技術、后處理技術和裝備等系統深入研究,通過大量仿真模擬和設備改造,將產品合格率從60%提升至90%以上,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提升了我國在汽車尾氣處理蜂窩陶瓷領域的自主可控水平。
據了解,目前,國瓷材料正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加強研發平臺建設,公司研發團隊840人,35歲以下青年占比超過70%。作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這支年輕的科研生力軍,正持續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發力。
當國瓷材料青年隊伍在新材料領域突破技術壟斷時,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下稱“金雷重裝”)的青年科技團隊正聚焦高端風電核心部件研發,為國家新能源戰略鑄造“大國重器”。

在新能源裝備領域,金雷重裝青年團隊在部長張帥帶領下,攻克了“超大型海上18MW風機主軸鑄造技術”,其在抗拉強度、屈服強度、斷后伸長率等技術指標方面均超過了國內水平,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提供了自主可控的裝備支撐,加速清潔能源替代進程。
數字賦能,價值重升
隨著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傳統造紙企業華泰集團迎來轉型關鍵期。年產能達400萬噸的華泰集團投資近億元打造了智能工廠。
“傳統造紙行業想要突破發展瓶頸,數字化轉型是必經之路,將持續探索‘產業+智能化+數據+大模型+產業大腦’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華泰集團信息化管理總經理黃鵬表示,自主研發的“5G造紙工業云平臺”成為山東造紙行業首個重點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設備實時監控、數據采集和智能調度。

目前,華泰集團構建的造紙“產業大腦”已在多家公司落地應用,實現了生產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和資源能源的優化配置。黃鵬團隊的努力成效顯著,年節約采購成本1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11.4%。
在山東康寶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康寶科技”)生產車間內,自動化設備有條不紊地協同運行,閃爍的數字看板實時跳動著關鍵參數。智能化改造賦能之下,康寶科技整個生產流程運轉得更快、更準。
為進一步提升產能和競爭力,康寶科技2023年啟動年產1.6萬噸三氯蔗糖數智化綜合提升項目,總投資6.08億元,被列入省優選、省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4億元,占據全球市場份額60%以上。

“為提高數智化程度,我們引進安全信息平臺、ME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DCS中控系統等22套系統軟件,使數智化覆蓋率達65%、生產效率提升10%。”康寶科技副總經理兼技術主管張玉龍介紹,公司通過與南開大學合作,僅用一個月就突破技術瓶頸,產品收率提高至50%以上,綜合成本比行業平均低2萬元/噸,利潤提升30%。預計項目投產以后生產效率可提升15%以上。
目前,康寶科技的三氯蔗糖產品受到國際市場好評,三氯蔗糖產品遠銷美國、法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客戶包括美國可口可樂、卡夫集團、法國達能集團等,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35%。康寶生化正在向全球三氯蔗糖“智慧工廠”標桿邁進。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